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男同志集體染愛滋 2006年2月15日

【明報專訊】衛生署公布最新愛滋病感染數據,其中同性戀 者感染病毒情令人關注,衛生署公布疑一集體感染個案,一群男同性戀者,透過參加經互聯網安排的性活動結識性伴侶,結果20人「中招」感染病毒,他們的病 毒基因排列類似,反映他們可能互有關連,相信他們有多名性伴侶,並經由不安全性行為傳播病毒。

網上結識參加派對 病毒基因相似

據 衛生署資料,男同性接觸社群中感染愛滋病毒(HIV)個案有上升趨勢,03年11月至05年11月期間,共收到20宗同一群組個案,病毒的基因排列 (gene sequencing)類似。據知該感染病毒的20名男同性戀者年齡由20至50歲,他們在網上聊天室認識,一起參加派對。

據衛生署數字,感染愛滋病毒的2825個累積個案中,男性佔80%。透過同性及雙性性接觸者傳染的佔690宗,相等於感染總數的四分之一

-->即異性戀者佔75%?!

關懷愛滋行政總監黃慧筠說,無論是男同性戀者、女同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若雙方沒有使用安全套、以插入的方式進行性行為,接受體液的一方都有較高機會感染愛滋病毒。

男同志透過互聯網結織性伴侶甚為普遍,但黃慧筠說,除了在男同性戀社群,利用互聯網找性伴,在其他社群亦常見,該會無法阻止同性戀者進行性行為,但衛生署的數據對預防工作十分重要,該組織會在網上發放更多有關安全性行為資料。

性權會亦關注男同性戀者社群感染病毒的個案不斷上升,該會主席邵國華說,衛生署的數字不代表在網上認識的人都不安全,亦不能說在網上認識比在街上認識的人更危險,政府應提供更多數據,加強推廣安全性行為和消除歧視。

組織﹕性教育不照顧男同志需要

同性戀組織十分一會副會長曹文傑說,即使學校推行性教育,亦不會照顧男同性戀者需要,過去有組織希望到男童院或男子監獄宣傳安全性行為,但遭拒絕。

關懷愛滋於2001年在15間男同性戀者桑拿浴室訪問了617人,67.8%表示會在桑拿肛交的受訪者說自己經常使用安全套,常用或有時用佔14.3%和16.6%,僅1.3%表示從不使用。

-->"梗係啦你走去d桑拿度問,你訪問異性戀o既人會唔會淨係走去夜總會度問o丫!"(from小曹)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要預防愛滋病,進行性行為時應使用安全套,並避免不安全性行為,任何人如曾有風險行為,應尋求健康輔導,並可致電熱線2780 2211。

接受朋友易 接受家人難
2006年2月15日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局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市民接受同性戀者作為其同事、鄰居及朋友,但只有四成人接受家人是同性戀者。調查又發現,逾半受訪者贊成政府應為同性戀者提供平等機會,不過,對於應否立例保障沒有性傾向歧視,受訪者則意見紛紜。
三成人稱歧視情嚴重
民政事務局於去年10月以電話隨機成功訪問2040名18至64歲市民。對於同性戀者在香港是否受到歧視,有三成人認為問題嚴重,但同時亦有兩成半人認為問題不嚴重。
對於應否立例確保學校、職場、商品或服務提供上,沒有性傾向歧視,支持者有三至四成,反對者亦有兩至三成。六成人憂慮立法禁止性傾向歧視會鼓吹同性戀風氣。

-->1. 已經斷定了同性戀是不應被"鼓吹"的,是負面的
2. 沒有意思爭論先天後天的問題,但
(a) 法例會令人變成同性戀?! 正如跟孩子談性就會喚起性慾?!
你不認識不代表世界上沒有同性戀者。看不見的世界不等於不存在。
以前一無所知的突然出現了,自是會不習慣、被迫反思面對。誰敢讓此事發生呢。
(b) 如果有人真會因為這個法例放寬而表明是同性戀,那大概代表過去有人受到壓抑。
3. 對同性戀的歧視並不是一條法例就消除得了的,不代表有法例就有自由沒有壓力。
作為同性戀者的路途仍然是很艱鉅,要作出一個如此的決定又豈止在於那些基本保障理由呢?

性權會主席邵國華於2003年與伴侶吳展鵬在加拿大註冊結婚,昨日是情人節,他說兩人已一起8年,算是「老情人」,不用特別慶祝。他笑言,數年前他負責「賺錢養家」,現在則由伴侶擔此重任,讓他全情投入學業和推動同志運動。

。_。_。_。_。

老套地再重申一次,

不知是幸或不幸,我是喜歡男人的。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