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還在做《Ctrl+Alt+Del》的時候,對失憶做了好些聯想。失憶其實也像帶著意識走進了另一個嬰孩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甚麼都不知道,不知自己的父母親是誰,不知道自己身在那裏,不知道身旁拿著的是甚麼東西,鼻子嗅到的是甚麼味道。只是一個嬰孩對自己身處的世界比我們來得更無助,對於環境裏讓自己不舒服的一切,他們都沒能力親手去改變。(我不知道嬰兒們有沒有能力去感覺/分析這一切,但若然答案是肯定的,那種壓力和恐懼一定大得難以想像…!!!)除了哭。
長大之後,我們仍是不斷面對新環境。只是比起剛出生的嬰兒,比起剛入學的孩子,我們都對一切有更多的把握。
今次,我又要像孩子一樣重新開始了。
記得Louise(我的好mentor~)問過我:
“Why are you coming to Denmark?”
事後回想,有許多許多理由,可能是by elimination,可能是一些機緣巧合。但坦白說,我又何曾有真的思考過為甚麼是丹麥?最想去的其實不是這裏。
但我只是想走。很想很想走。
結果我來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這大概也是我想要的,我對丹麥甚麼都不知曉,反而沒有期待錯配的那種失落。像小孩子一樣,把一切重頭學一遍—怎麼處理自己的生活?如何可以到想去的地方?肚餓了怎辦?一些看來最簡單卻又其實最根本的全都成了問題。也許真的如海德格所說(剛在看陶生的哲學的陌生感嘛~),存在就是在缺乏中突顯出來了。
於是,我重頭的學生活。這才發現原來以往我沒有對生活認真過。
也會覺得無助。一切曾經來得那麼容易,現在連明天做甚麼、下一餐吃甚麼也要想。只是人就在環境驅使下變了。不是「憂心」下一餐,而是「計劃」。不是「煩惱」怎麼走到要走的地方,而是「發現」新的路徑。
對。就容我從煮飯說起(容許我離一點題)。以往在香港,想吃的東西琳瑯滿目,自己煮倒是未必吃到想吃的(因為技術問題!)。在這裏,想吃自己喜歡的,除了煮就沒選擇。(我不知我是否說過,跟人聯繫還可以用上網的,跟食物卻怎麼都不可能聯繫了…)所以那個擔心自己素來不會煮飯的我,顯得興致勃勃起來,很想研製些新菜式。像今晚,我和皮煮了我們的第一頓飯。很簡單的螺絲粉,加點pasta sauce,一點肉絲(其實還沒搞清楚是甚麼肉!!!),用些茄汁豆點綴…不夠入味,再加一點就是了,下次又會有更好的方法。吃著這簡單的東西,花錢不多,但真的很滿足!!!於是我們開始談論麻婆豆腐漁香茄子咖喱雞/雜菜飯西多士奶茶闊條麵還有阿皮拿手的焗吞拿魚意粉。我想,我應該可以變成一個good cook回來!!!
*Hey, send me your good recipes, 撚手小菜please!!! And any other cooking tips!!!最多我應承返o黎煮餐飯過你食!!!*
走路。依舊記得第一天人生路不熟,卻想起快要上學到處走的彷惶。只是現在已放心的讓自己「迷路」,反倒吊詭的失去了迷路的感覺。有時用心的觀察周圍的事物,看看街名(我期待我有一天會記得住這些陌生不已的文字),倒是不自覺的把一切印在腦海。情況再差,還是可以看map,甚至可以問人,沒甚麼好怕的。可能幸運的事,Copenhagen還算是個滿安全的城市。不知不覺間,一起茫然的踏上5A,卻找到了各式有趣的店子;發現了來回家與家之間的巴士路線;找到修理相機的地方…還有無數個轉角我還沒去!
在哥本哈根的其中一個恩賜,是經常見到許多孩子,每一個都可愛得不到了。一旦覺得孤獨,覺得無助失落時,看到他們的臉—很單純,卻有說不出熱誠和力量,立刻令回了精神。
「我們不都在為生活而努力的成長嗎?」
他望了望我,甜甜的笑起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