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意義
*同場加映"On My Own"Online Album裏面的「寂寞星球」。此刻尚在整理中。*
“Why do you come to Denmark?”
其實也不過是by elimination。想去歐洲。不能去法國德國。不想去英國這樣普通的。愛爾蘭怕戰亂(?!)。荷蘭環境太複雜。瑞典,沒印象。芬蘭怕太偏僻。丹麥,至少英文行得通,科技發大,住在大城市,還有阿祥的推介。(當然,這些事前的了解原來大都不甚準確。)
但總不能這樣回答吧?
我知道其中一個原因是想「逃離罪案現場」。但為甚麼逃到丹麥?我從來沒有一個合理的答案,所以永遠都帶著半份吞吐回答。
直至某個寂寞的晚上。
五時許。教堂裏音樂的餘音也早已飄去,觀眾四散。我一個人坐上一輛不熟悉的巴士,前往市中心去。晚上的風無情地吹著,氣溫驟降,更覺孤寂。我拉起衣領,一邊不停奔跑,好讓身子暖一些。沒有打算好好搞清楚方向,只隨便瞄瞄街角的街名。
幾個轉角之後,終於到達目的地。藍色的燈光下,節奏輕快的爵士樂幽幽滲透每一個角落。酒吧裏只有寥寥數人,一手撫著酒杯,一手在木檯上打著拍子。那是很輕快很年輕的一種Jazz,最記得那鼓手的笑容,充滿玩味。我的節奏頓時變得輕鬆自在。開始慢條斯理地閱著放滿整個鐵架的單張,又抱了一大堆,逕自坐在一角的桌子上啃著。樂隊稍息,我想起自己還沒吃一頓好的,整個人(肚子裏?!)有種空虛的感覺。決定先回家解決晚飯後再來。
都沒搞清楚車站在那邊,便胡亂的向其中一個方向走去。驟覺認得附近的建築物,偏又總是沒走對路。到底是何時開始變成路盲了?太習慣隨便、即興,我從不為自己訂好一條固定的路線。不停地開闢著全新的路徑,越是陌生的路越想看個究竟。沒有時間限制,又那需害怕迷路?我放心的在城市裏迷失了。
強烈的寂寞來襲—這次,我是徹徹底底的一個人了。
沒想到
我竟莫名的愛上它。
愛上孤寂。
那種世界就只得自己一人的感覺。赤裸裸地面對著自己、面對著眼前的景物。
簡單直接,不需要解釋而且也解釋不了。
長路漫漫,沒有人會伴我走,風聲呼嘯著。偶爾腦海中閃過一些臉孔,跟我有著遙遠卻微妙的聯繫。有時想有人讓我靠,但也徒然。幻想終歸幻想。
一個人。自己對自己唱歌,自己跟自己說話。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伴。經歷過的種種,我當然想跟別人分享—我無時無刻都想起你們的臉。但我不需要不冷不熱的關係,沒打算跟不信任的人透露甚麼,更不想在進展與退步之間糾纏,沒有心機沒有時間。我需要一個陌生人,隨便的交談,沒有顧慮沒有後果沒有責任沒有牽掛。一刻的接近,下一秒揮手告別,可能一生都不會再見,也可能某天再遇。到時可能記得有這樣的一次相遇,可能擦身而過。那種有點痕跡又不帶重量的際遇。
如果要猜來猜去讓來讓去就來就去忍來忍去…讀完這句你也覺煩厭了吧?
明明愛我又沒有跟我一起的決心。
明明討厭我又沒有要迫自己做好人一個。
明明不算朋友又要相處得還可以。
明明I don’t really mean a thing又要硬把我放得很重要。
矛盾到死。欺騙自己還打算欺騙全世界。技術好到真的能把自己騙過。
人難道就不能純粹一點真實一點。
與其要這種虛假,我寧願只愛陌生人。
恍然大悟。
我來這裏就是為了BE ALONE。
放逐自己。一個人生活。整理自己的事、自己的人生。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一個人認識世界。(嗯,我需要一本《寂寞星球》!)
絕對地Egocentric。
自私嗎?人各有志吧。
所以我討厭無謂的社交活動,not in mood就別social。不似大家心目中的我吧,我沒打
算也不覺得認識一籮朋友才滿足安心。有時候我根本無興趣認識某些人。與其在走廊的三
秒中內說完 “How are you”, “Hi”和 “Bye”,不如省下幾口氣,避過樓梯的腳步聲,
一下子衝進房裏稍立正站好。
我可以很沉默,可以很摺很摺。
倒不如沉溺在情感的空虛與欠缺裏,反思那些我愛的人到底對我有多重要。
Pille(choir的隊員,英文不怎麼流利卻很努力的跟我們解釋丹麥的種種!)說
丹麥有句Proverb,意思是這樣的:
“When you leave home, mother’s pot in the kitchen doesn’t seem to smell the same”。
在這裏,課堂太無聊可以不用上;Workload不算多(甚至可以說是0)所以不用苦讀;所以決定專心的去旅行,發掘北歐的歷史、文化、生活點滴。
這大概就是所謂Individualism吧?沒有誰可倚靠,需要徹底獨立,也就絕對自由。
由今天起,我會努力的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