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有關將來(並給將要exchange的人)
*本來把題目定為有關永遠,但想著覺得好像有點狂妄,到底我這渺小的人還未有資格去談論一些遠高於人類(或者說,我自己)能夠想像的東西,所以也自問從來也極度害怕永遠(以致我連對永生也覺得恐懼,這是其中一個我衝不過的難關)。今天自言自語時偶爾想起,就隨隨便便的談談自己的所謂將來吧。*
我想「變幻原是永恒」未必真的是永恒定律吧,但無疑是很香港也很現代的一個概念,也是我這個典型(可能你不會同意,但某些層面上我絕對是)香港人的寫照。世界每天在變,All that’s solid melts into the air,(學人拋書包添,話你聽我o係呢邊有讀書咖!),甚麼東西都捉不緊,包括自己。
面對(電腦)桌面上那一大堆Application,被一次又一次問到有關將來的打算—這個問題是自小相隨的了,由幼稚園到小學寫 「我的志願」到中學談理想填form入U搵工…由畫家歌星(注:歌星和歌手是有分別的,I think)老師(有誰沒想過要當老師?)時裝設計師作家學者國學大師發明家漫畫家鋼琴家職業球手醫生聯合國代表導演心理學家大學教授舞台工作者多媒體創作人……(恕難盡錄或有遺漏敬希見諒)假設我由兩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那末半每年我都會得出一個新結論。所以我從來都覺得這對我而言(but not to other people)這是欺騙觀眾—是Bullshit,也不過又強迫我吹吹水賣弄一下我那已經不值一晒(我都曾經想過做作家,you know)的文筆。我更反叛的想,那些人生過了將近(甚至超過)一半的人問你 「將來要做甚麼」時,大概自己也在反思疑惑著這個問題—或企圖將對自己的批評轉移到你身上,或希冀在還年輕火熱的內心中找到一線曙光。
當然我不排除有好些人是一早就想好了把自己一生貢獻於某件事上—對於這些人我是極度尊敬的,那種vision那種決定那種決心著實非凡。只是若果叫大家都找回幾十年前寫下的那些理想那些志願,又有幾多人在過著前半段人生時所夢的人生?我不是想負面地提出甚麼因為現實而放棄理想那種在中學戲劇裏(甚至,大學戲劇)被一再咀嚼至腐爛的老生常談,而是想正面的面對這個前題—人生的軌跡不停改變,不是我們可以預料得到的—今天可以沿路直線行駛不代表明天不會改道,而這些變化與可能性令整段旅程變得有趣起來。記得某次跟友人談起 「大志」,說到原來 「有大志」這些被奉為正義的價值觀也並非必然,例如在歐洲迷失是自然的是人皆有之而且被容許的,只是對於他們 「喜歡的事」他們會較少猶豫不決而訴諸即時行動。友人認為驟眼來此舉不甚成熟,我是不大同意的,因為我著實看見他們雖然沒有許多遠大的理想,但他們的短期目標總是一一實現,一步一步不停向上攀—不是夢想,而是人生,是實實在在逐級建成,貨真假實的。
又突然感觸要離開,回想著我來之前想要達成的目標—Well,其實我只很模糊的說了一句,我想變,想變得更好。再回顧我來了之後計劃過的種種—放棄了的,忘了的,錯過了的,得到了的,還有一些千辛萬苦的找到了偏又將要放開。只是回想自己努力過的都有好些回報,雖說沒有白紙黑字,但至少我知道有發生過,我也相信總會有人察覺到/感受到的。經常有種要 「交卷」的壓力,好像要為這一年所學作一個總結。之前對於自己的結論停留在 「甚麼也不是」的這個聽來不算答案的答案之中,也就是說我的人生既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音樂人更不是舞台工作者。今天我又突然再加上另一層的結論—既然可以 「甚麼也不是」,那也可能 「甚麼也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可能喜歡藝術喜歡舞台,越歷深一些之後可能想做一個臨床心理學家,之後或許會開始寫一些自己的想法,當然次序也可以對調。開始嚮往Miss Cynthia Lee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待上一段日子,便又出發往另一個地方去面對全新的事情。又如教Cultural Studies的Trevor,前幾年在美國通宵達旦寫程式出版電腦遊戲,今年在丹麥半帶悠閒地在班房裏教著Cultural Studies。問為甚麼到這裏來?在瑞士Balmers’ Herbege工作的接待員用American accent地說笑: Well, these Swiss people somehow put a computer chip in my brain and – OOPS! Here I am.”很理想吧—似乎是呢,到底我是中國人,是香港人,活在某種模式(不想用 「束縛」或 「鉫鎖」之類的詞語,是不想把自己的根寫得很負面)之中,要離開需要很大的犧牲和勇氣,單是羅醫生當年問我會否為理想放下家人,這個問題便足以叫我卻步了。誰知道呢,這是我今天得出來的結論,subject to change,有如歐洲內陸機票,24小時內都仲有得改!
好了,答題完畢,很個人也很誠實的。我向來也活在自我批判及(假想)被他人批判的(虛擬)世界之中,這次我難得地肯簡簡單單的面對自己和大家,不算冠冕堂皇但至少是我滿意的一個結論。到底我也不過是個平凡人而已,不是甚麼英雄, 並非刀槍不入金鋼不壞之身,我有血有肉會軟弱無力膽小怯懦。所以我不打算很熱心的在幾百人面前present這一年交流生活,我不想用我的言論胡亂塗鴉嚇壞大家,也無力製造過份完美的假象—這一年跟我人生的每一年同樣特別,而且是很個人的。熊貓說得對,說得太多,就失去經歷的意義了—甜蜜生活背後的每滴苦澀是要靠你親自品嚐的,還是留待你們自己去發掘吧。我們在漫天迷霧中把獎章把傷痕都一併帶回來了,對於下回上陣的勇士,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有拍拍膊頭語重心長地說幾句鼓勵說話,和站在背後隨時補給候命。Go ahead!
1 Comments:
u r studying modernity lei~~~~
Berman or Marx ???
HEHEHHE~~~~~~~~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