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05

Time for a change

鳴謝梁欣,突然提醒了我一些事.
(感謝身邊人給我的啟發連連,haha)

"WHY NOT?" "為甚麼不?"
在朋友的生命裏都浮現出這句啟示.

而我也經歷過箇中奇妙,多少聽來天方夜談的事,其實不是真的不可能,問題是我們要走多遠.許多時候當我們發現路還很長的時候,就將之與"不可能"畫上等號.
If you want it bad enough - 我曾經這麼想.
只是現在發現,甚至根本不需要漫畫式的激情勵志勇往直前,
一切只在你一念間,信與不信.

Just do it.

沒有Nike這句話不會紅,但也因為Nike而令它變成不經咀嚼的cliche.
這刻竟突然pop-out...原汁原味!

踏單車走遍全城一晚睇樓五次.
這天朋友還在說"我覺得你都係搵唔到咖啦",翌日就找到又平又好又齊全的Wonderful Room.
山長水遠搭成粒鐘車將宜家衣櫃組件抬回家
跟Music Department糾纏一個學期,然後可以學琴
自修+補習Danish跳級到Level 2
獨個安排一個月的旅遊行程

很多事情,當初想也沒想過自己會做到.問我覺得自己很厲害嗎,不,因為一切全在是否有勇氣去試,去做.
以前甚麼東西壞了
"o下,唔識整咖喎.點識搞呀呢d.未做過."
從來指望別人幫忙,甚至代勞.如今才發現,自己親手嘗試去做之後,一切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o下?原來係咁咖咋喎!"

我還記得我不斷以豔羨眼光看著Mr.Becker的一生,覺得很"amazing",
他卻沒半點在意,

"No. This is life."

***

這天我邊踏著單車,邊聽著歌.開始跟它連繫上了,那種心領神會剛關始發芽,我也開始嘗試放開雙手讓它一直帶領著前路.
(信我,單手插著袋踩單車,真的很爽!)

總是胡思亂想的我又想到將來,瑰麗廣闊的音樂伴著湖面上一隻隻天鵝,和諧的畫面轉瞬掠過眼前.泛起一陣依依不捨.

我是真的很享受踏單車的生活,就算風再大(最差的情況是比走路的人還要慢)我也沒有想過要放棄.我最多只是希望快點走過這一段,讓風轉向而已.由每天90分鐘到60分鐘,那一段路已經變成人生裏必要的一部份.

開始想像回到香港之後的事.(最後兩個月,這些影像會重覆地出現吧.)熙來攘往的馬路,小瀝源那條無敵大斜路,沒有單車.以前也曾考慮過要踏單車回中大,但結果擱置了,原因似乎很多,但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
"唏...搞咁多做咩吖...咁麻煩..."

事到如今,本應對之有更大把握.有點進步了,我會想,不如每個星期都去踏單車吧.立時就有一把聲音說,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會不會做又是另一回事,爸媽怎麼說又是一回事.

"Actually you can bike to school... there's a nice bike lane near your place!"
(Leung,2005)

我第一個反應不是欣喜雀躍,而是開始搬出幾百個理由反駁,高舉在香港踏單車的"impossibility".

話到底,還是未衝破種種norms構成的心理障礙.

人還是afraid to dream, afraid to work it out.

雖說社會背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social welfare system,點都有政府養you know?!),但說到底我還是很佩服這裏遇過的人能夠
Act it out

他們想做的事不一定好偉大,不一定有一個很周詳很動聽的計劃,但他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已經將之當做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已經不是"夢想",不是"Dream",而是你"會"做甚麼.
(Hvad laver du i fremtiden? --> What do you in future)

我嗎?竟然已經在想: "o係香港o既時候唔可以咁咖啦"......而非怎樣可以將今年所學堅持下去!

...徹底變態還未完成,仍雖努力.

也不要緊了,我會接受自己不足的.

終身學習嘛.

不過我慶幸我還懂得跳出來反省這一切

多得你提醒了我呢.

請你也要Live your dreams!

Wednesday, April 27, 2005

人物紹介1

*黃沛芝,你說得對,我相信我是幸運的.能夠遇到這些人,I am bound to be inspired.*

我會寫這篇,大概是因為我今天遇到你.

BENT.

認識經過:
某天在friendster收到一個msg,問我是否在丹麥.
幾次MSG來往之後,就這麼認識了這個26歲的丹麥人.

About:
因為喜歡亞洲文化,自己找辦法到北京讀書,到過北京兩次,長的那一次留了四個月.會說普通話,而且正在學日文,說得比我還好.今天終於相約在Cafe見面,少了一份有趣多了一份認真.坦白說我是有點仰慕.一口流利英語竟然聽不出Danish accent,日語讀到中級懂的比我要多,說普通話也不錯,懂的China facts比我多幾十陪.對語言的感應度超強,竟然意會出亞洲語言中的關係,還會分辨普通話的各種accent.在酒店當廚師,自己一直做各式亞洲菜泰菜韓國菜日本菜,但主要做鐵板燒.此外這傢伙由11歲開始當rapper當了十五年,Danish rap-rap(我今天才學會這字)跟English甚麼也rap一通,閒時也在bar跟電影院DJ,弄弄自己的Music,主攻hip-hop和electronica,但也喜歡jazz.打算當個writer,已寫過好幾個電影劇本,最近在把其中一個改篇成劇本.也寫過好些Danish poems,還跟我解說怎麼用些"fxcked up grammar"穿插於時空之間,把一個女人的人生六個階段像Snapshot般,透過描寫她的生活環境述說.是個電影迷,看過許多中日韓電影,從大陸搬了一百隻VCD回丹麥,然後寄了一百隻(但全給海關沒收),今天又買了六隻VCD.聽過的音樂很多,是不少日本歌手的歌迷.
我覺得他作為一個歐洲人,還真是懂亞洲懂得很徹底.
今天他說,"I am ready to be creative".

***

Europe is an amazing place with amazing people

"They are nobody.but everyone's somebody.

ADRIEN
認識經過:
某次PSYCHOLOGY的聚會.後來一起看Garage Rock Concert.
About:
很有性格的法國Exchange男生,我的朋友.正在

AHFAT(I'm not sure?!)
認識經過:
Winki的韓藉可愛同房Kimmy臨別前回丹麥取行李,在她的student dorm遇上同層的他,於是兩夫婦駕車載她到Winki家去過最後一晚.那是我還寄居在她們家.
About:
來自Algeria,看很多電影,對那齣有關自己國家的獨立史的電影更是瑯瑯上口,跟我上了一課有關法國殖民主義跟Algeria獨立奮鬥史的歷史課.會說流利法語,也學會了丹麥語,英文也流利.在DHL工作,有次被另一個部門的主管不禮貌對待,單刀直入把那人叫進房?三口六面講清楚,"你對我無禮,請你下次不要如此",有型到.

ALESSANDRA
認識經過:
上學期在Svanevej(天鵝里?!)住時認識的同層意大利女孩,超可愛!
About:
Exchange student,好像會說幾種語言.廚藝一流,造出來的蛋糕完全可以放在bakery賣.也會做mosaic,因為媽媽很擅長.曾為Parker弄了一個dreadlock頭,職業水準...!!!

ALEXANDER
認識經過:
我隻身出城往宜家傢俬選購衣櫃,回程時在火車月台把握時間拿出書本讀丹麥語.他上前攀談說他有一個很好的丹麥語學習programme.他趕忙上車之前我們交換了電話.
About:
Computer engineer,自72年起在IBM工作至今,最近因工作被派來丹麥,到步四個月.

MR.BECKER
認識經過:
在往Hamburg的路上認識的德國人,因為工作衝衝來到丹麥.火車被運上船上過海時,我剛醒來,他邀請我一起往渡輪上看過究竟,還請我喝咖啡.(他是想請我吃早餐buffet的,但我不好意思領情.)
About:
家住比利時,因為有一個Belgian妻子.會說五種語言--當然會說德語;去法國住了一年學法語;到西班年住了一年學西班牙語;住在比利時所以學會荷蘭語,還說在網上自學語言很容易.英文也說得流利,因為去過英國住好一段時間.自小喜歡騎馬,在英國時自薦到最有名的馬術學校工作,不收人工就只賺取跟名師上課,結果馬術練得出色,當然會那些跳欄等種種高難度動作,而且有License可以帶人騎馬遊森林.之前一直在電腦工司工作,但近一年轉工到一間國際公司當Marketing Consulting,而且正在讀MBA.到處出差,還高興地把在中國拍的照片給我看.
他一點不覺得自己Amazing."This is life", says he.

BENT的友人(忘了名字)
認識經過:
跟Bent喝咖啡的時候.
About:
他是泰國人,懂泰文,但在丹麥土生土長.學過三年意大利文,對意大利的dialects素有研究.又學過西藏語...嘩.看的電影很多,最近決定是時候歇一歇,所以今天只買了三隻VCD.

BENTE
認識經過:
某日睇樓遇到的房東,聲稱如果我要是多留些時光必會留我住在這?,結果我們交換了聯絡電話和e-mail.
About:
她是位Denmark Designskole的教師,教fashion design,會為自己做衣服.

CAMILLA:
認識經過:
某天我在大學看到一份用丹麥語寫的notice,說招聘Director Assistant,致電後相識
About:
丹麥人,有一個獨立劇團,正在搞一個有關sexuality的production,她是script writer也是導演.

DAVE
認識經過:
睇樓.那天半夜十二點他約我在某處等到他家睇樓,還說不想有人跟來,只好靠Winki跟Vincent遙距跟蹤,無限驚嚇.蒲見到我便把一件女裝皮草搭在我身上,嚇死.
About:
Irish,藝術家一名,會在design也會建築.喜歡Jazz,自己也會吹Saxophone,滿屋都是Jazz Music.

ELIZABETH
認識經過:
Winki host Mum & Dad的朋友,一同於某星期日一起在他們家作客
About:
醫生,在醫院工作了好一段時間後自己在村裏開了診所.最近還在讀針灸.

FLEMMING
認識經過:
KU(哥本哈根大學)choir的指揮
About:
丹麥男人,教我們做的歌唱練習總是很有用.理所當然彈得一手好琴,但我更配服是他的Music Sense,他營造出來的音樂效果的確教會了我不少.He is a good conductor, I think.

IGOR
認識經過: 在Munich的hostel房門外遇上,他突然向我用廣東話數一至十.他說,他有幾個香港女性朋友.然後我在Munich的最後一天跟他一起共遊這城市,一起吃日本壽司All you can eat.臨走時他幫了我很大的忙,又迫我去柏林......
About:
本是Jewish的柏林29歲男生,正在參加一個IT Conference,並且在寫IT的Master thesis.他說他知道柏林的比慕尼黑要多,但拿著guide book的他似把整本書背熟了似的,介紹得頭頭是道,我又認識德國多一點.也愛聽音樂,似乎涉獵不少作曲家,自己也會彈琴,對著MTV的螢光幕便jam.也很喜歡看電影和聽歌,總是無端跟我說起許多我聽不懂的歌名和戲名.喜歡藝術,最喜歡的畫家是Monet.

JAKOB
認識經過:
Cultural Studies同學
About:
丹麥人,讀音樂系.正在跟朋友合作灌錄一隻jazz vocal大碟.

MALIN
認識經過:
某天一起在心理系對付壞掉的影印機
About:
金色長髮高窕挪威美女,主動跟我說話的.在英國讀了幾年書,操極動聽的British accent.在英國實習了好一段時間,在這邊再讀一個master degree.

MALTE
認識經過: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CBS) International Choir
About:
來自德國北部的exchange student,選擇來丹麥是因為這?只有一個位置.在德國時在教堂唱choir.

MARIE
認識經過:
我現任同房!!
About:
丹麥女孩,是個activist,有許多punk的朋友,她是唯一不punk的那個但她也是個activist,邀我去反戰遊行,不吃肉,買有機產品.最近頻頻開會,正在搞一個義工活動,籌款搞一場慈善足球賽,讓在丹麥難民營的中東少年可以到意大利去踢一場足球比賽.工作之餘閒時會看書,也在看資料打算將來搞一個Cafe,像意大利那種付一點錢就可以任食的Cafe,還有點免費音樂.對,她很喜歡Ska Music,家中有很多書和很多很多CD.

PETER
認識經過:
心理系的Torture Survivor's Class
About:
挪威男生,在挪威讀過first psychology degree,如今在這邊讀Master涉獵clinical aspect.在挪威已實習了幾年,好像唔休無人請的樣子...

REET:
認識經過:
Danish Class同學
About:
在Music Conservatory讀音樂,會彈琴也會玩手風琴

SATISH
認識經過:
上學期同住在Svanevej(學生宿舍)的同層.某日他在煮印度菜時我八卦了好一陣子,又某日在party談了好一段時間.後來也有請我喝咖啡和一起煮飯.他說會來香港探我們呢.
About:
住在星加坡印度人,煮得一手好菜,讀過Engineering之後在讀MBA,對有關亞洲商界的事瞭如指掌.看過的書和戲很多.

SIMON
認識經過:
我的Danish class Level 2同學
About:
來自Vigi,整個家庭分散在世界不同角落,英國夏威夷丹麥馬來西亞澳洲等等...他本人呢,在Vigi時是個潛水員,雖然因為興趣問題沒當上潛水教練.同時也代表兩項國家隊,一項是划艇,另一項不記得了.到過美國做電影業,跟Meg Ryan是好友.及後來到丹麥,在Royal Theatre做scene technician,因為不停接觸丹麥人說著一口流利的丹麥語,都不知道為甚麼還會跟我這般的傻瓜一起在讀Level 2.

SØREN
認識經過:
參加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CBS)的International Choir
About:
丹麥男生,在讀MBA,中學時代在學校夾Band時是主音.唱歌好聽,靚仔...無o野好講.

TERESA
認識經過:
Danish Class同學
About:
德國女生,在丹麥讀Graphic Design.也正在做Graphic Designer.

TORKIL
認識經過:
他是CBS International Choir的指揮
About:
丹麥男人,讀過KU Music也讀過Music Conservatory讀Piano,是位音樂教師.老是喜歡為我們挑選一些流行曲然後改篇,似乎對Blues情有獨鍾.那天Concert的時候他那一段短短的solo improvisation已經迷死我了......

TREVOR
認識經過: 我讀的Cultural Studies Lecturer
About:
以前在美國當video-game programmer,後來決定來丹麥,找了份工作,就是當大學的Lecturer,在教文化研究.說話風趣幽默,講書清晰仔細,答問題頭頭是道,是我最喜歡的一位lecturer之一.

WINKI的host Mum & Dad
認識經過:
他們家逢星期日open house,那天我跟Winki到Frederikssund(最遠的zone7!!!)作客
About:
Mor(Mother in Danish)以前是librarian(註:這?的librarian是有一個專業degree的),如今還在讀英文系,所以跟Winki當了同學.還在終身學習,還拿了一大堆"如何讀書"的資料給我們看.家?放的書,驟眼看客廳已是填本了兩幅牆,再看原來幾間房間也堆得滿滿的...煮得一手好菜,聽說Winki在她家住的那一個月,每天的菜也是不同款式的...
For(Father in Danish)是法國人,好可愛,只會French跟Danish.雖不怎麼會說英文但都聽得懂,我們說到有趣處他會大笑.他獨有的麵包秘方是非常有名的,教會了Winki這徒弟後又傳到了我和其他人處:p 他已經近八十歲,但還在讀藝術史.

某人甲
認識經過:
參加大學舉辦的Shakespeare Study Trip,到Stratford一星期
About:
當年好幾年的職業Opera singer,後來決定繼續讀書,正在讀英文系的Masters degree.

靚仔乙:
認識經過:
睇樓,大屋3000,位處我最喜歡的那區域?sterbro(東橋),還是很大那種.
About:
廿來說的丹麥靚仔,在讀sociology.經常在bar當DJ.

神秘人丙:
認識經過:
睇樓時遇到一對夫婦,因牆上一隻小提琴提起了他.他是屋主的爸爸.
About:
牆上那隻小提琴是他十七歲時親手造的.此外,他是丹麥的名人,因為他是第一個在丹麥引入風車及風力發電的人.

演員丁:
認識經過:
睇樓.位處佈滿Sex Shop的街道Istegade.
About:
在丹麥讀Theatre School,也當專業演員.

男生戊:
認識經過:
其實不認識,只見過面而已,因為他是活動搞手.
About:
非丹麥學生,不知那裏弄來一些錢一個地方定期搞電影會.

Tuesday, April 26, 2005

陳明麗的啟示

陳明麗的啟示

明麗,多謝你.是你給我的inspiration.

突然發現你和你其實很似.兩個都是萬人迷,兩個都是 “俾女圍”(黃沛芝,2005).表面總是風風光光豔福無邊,魅力四射惹得身邊妹妹仔神暈癲倒—對,我也曾是其中一員.回頭看固然覺得好笑,只是回港之後設身處地只怕更具娛樂性.我還能笑,是因為我已經可以抽離地看著整個舞台上的你和你在表演,還有峰擁而上的fan屎,鬧哄哄,好睇.只是凡事也有代價,我擔保我大笑一頓之後必然有後遺症—看著那些人做著自己當年的事(甚至比我更要瘋狂),我也搞不清楚該為已成過去的種種覺得酸溜溜,還是為一些將要受傷害的天真心靈覺得凄楚.

“Stay with him if you can, but be prepared to bleed.”
(從林一峰抄Janis Mitchell處抄來的)

落幕,剩下後台的你和你.都是漆黑一片的世界.

一個你,拿著電筒說 you are OK,我沒事,慣了一個人,世界就是如此—你總有幾百萬個理由.我怎麼迫你,然後你也只說, “我化了”.然後你可能會問,我有沒有掛念你,因為說真的,你其實還有點想念我.然後我選擇信和不信.大概都是因為夜了吧,因為時間地點,最後才是人物.

另一個你,點起了煙,讓整個世界變得模糊一片,誰也看不清楚誰.問你甚麼你都只含糊帶過.你喝了一啖悶酒,半醉地開個玩笑,說這劇場鬧鬼,你想死.看著你似笑非笑的樣子,我打了一個寒噤.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是這地方,是你,永遠讓人搞不清真假.

華美璀璨背後,兩顆受傷的心靈,一直拖帶著過去,一直活在傷痕裏面.我相信大概不只我一個曾經企圖以為自己有能力可以拯救你們脫離這黑暗的世界,要用我的天真開朗宣告世界是美好的,然後天堂般的新天地降臨,卡通片中的完美結局.只是我試過了,作過法唸過咒硬用雙手把封印的一扇門打開,偏偏就是拿著一把普通的門匙.我不是傳說中的勇者,更不是美麗的公主,我知道那個人不是我.但不打緊,我覺得我已盡力以為,作為一個平凡的人,能夠有幸出一點力,已經是超水準的了.

我慶幸我可以帶著傷痛瀟洒的走開,因為我知道自己走錯了路.

“你尋我開心
我尋你開心
我們還有甚麼可以恨?” 尋開心.趙學宜

我如此哼著這首歌.原來當初的一切也許就只尋開心而已,大家高興,還有甚麼甚麼恩怨可言?因為我們都沒有明言,我們都不需要負責任,來去自如.你不需要負上甚麼道得責任,我也可保住自己的尊嚴.

“但係如果佢選揀左hurt人黎報復
咁只會將呢個世界的受害者增添多一個兩個甚至一打架bor”(陳明麗,2005).

我想你們或都不是刻意找誰去報復,只不過你們都不知不覺被過去影響著你的現在.
原來傷口是會蔓延的,你們的傷口造成了別人身上的傷.

我想我也是其中一個吧.單從我心底裏對明麗所說的一切所產生一陣的共鳴,我就記起,我也痛過.

說實話,我也覺得自己不能像以往般相信愛情了,我怕一切太認真,怕豁出去太多,怕期望.

只是她提醒了我—
傷痕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都活過來了.
我們成長了,學會怎樣從頹垣敗瓦中站起來踏上新旅程.
知道受傷的滋味,學懂愛人,保護其他人不受傷害.

這就夠了.

“隨著空中翻飛煙圈消散
我亦明白應怎打算”

我衷心祝你們找到幸福.希望你們會改變,找到那個讓你們打開心窗的人.不要再活在黑暗裏了,傷害到別人,也救不了自己的.

所以我很為那個他高興.我有幸能見證著他的重生,已無憾了.

別逃避現實了,其實有很多人樂意和你們認真的去面對,只是你不肯信而已.

請抓緊你的現在,你的人生理應可以更好的.

我會加油工作掙取享受和拼搏
三餐加一宿空檔也許會寂寞
我會拖手分手失手一樣能吃喝
得到一些損失了某些亦應當” 季軍.陳奕迅

Sunday, April 24, 2005

寫給一個不會來看的人

這次我的感覺又過了某個threshold,剛好又在電腦前,很任性地決定把感覺寫下來了.

雖然我已經對誰都沒留戀了,但這是念在過往發生過的,和那份你已經不在乎但我還希望留低的友誼份上,才下這個決定的.

你已經好久沒打算跟我談甚麼你的事了吧,結果那次也弄得一敗塗地.有時我也不明白為甚麼我們總是在這種關係的好與壞之間徘徊.或是好得過了火,或是無話好說.

不過都不要緊了,現在的你需要的不是多一個惱人的問題,而是需要多一個支持你的朋友吧.我說擔心你,並不是特別覺得你處理不來,我絕對相信你是不需要我去經過你生活種種的,但我只想告訴你,我還是你的朋友.就此而已.

收到你的msg其實已經很意外,更沒想到劈頭這一句是如此震撼.
我也不知道震撼來自甚麼,因為有某程度的事不關己.但沒想到真的會有這麼一天.

我不知道甚麼會令你突然下這個決定,但我想既然你有勇氣去踏出這一步的話,那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吧.

既然事情已經完結,而且是和平的完結,我祝福你.也祝福她和她.

希望你不要停留在過去裏面,至少近幾年的你(其實那有"幾年"呢...?!)比我當年認識的你要放得開...我是這麼認為的.不要被過去的影子拖帶著你自己,現在是現在,生活在過去之中對誰都沒好處.你要對自己此刻的感覺誠實.

我想既然你走到這一步,大概已經認清了這個道理吧.下一步呢?或許你需要一點時間冷靜一下再作決定.我期待著你會締造一個對自己對別人都好的美滿結局.別繼續自責了,既然都走過了就別要後悔,向前看吧.不要再因為這一次而放棄眼前的了.這樣才不會再跌入一個又一個後悔的循環.你可以抓緊更好的.

很可笑吧,我一向在你心目中都是小女孩,但在你看著我成長的同時,我看到你成長了,也會很高興的.

這個結束,或是你長大了,有勇氣做決定及承擔責任(我一直覺得以前的你只是在逃避);或是你遇到一個讓你有這份勇氣的人;再者,你跟她的關係好像處理得蠻好吧,也許會是個新開始.

似乎是好多於壞呢.

P.S.這些話我當著你面是說不出口的了,因為我知道你已經再沒有甚麼想跟我說,而且某程度上我覺得我在這件事上可能不該說得太多...

其實還是想打個電話給你問句好的.試試吧.

Anywayz,好好保重!!!

Saturday, April 23, 2005

多謝

就在這個下午

我突然覺得將來會失去我的朋友
會一無所有的時刻

感謝你們

讓我覺得,原來愛我的人很多

你們大概是我覺得必需歸家的唯一原因.

Friday, April 15, 2005

續:有關將來(並給將要exchange的人)

*本來把題目定為有關永遠,但想著覺得好像有點狂妄,到底我這渺小的人還未有資格去談論一些遠高於人類(或者說,我自己)能夠想像的東西,所以也自問從來也極度害怕永遠(以致我連對永生也覺得恐懼,這是其中一個我衝不過的難關)。今天自言自語時偶爾想起,就隨隨便便的談談自己的所謂將來吧。*

我想「變幻原是永恒」未必真的是永恒定律吧,但無疑是很香港也很現代的一個概念,也是我這個典型(可能你不會同意,但某些層面上我絕對是)香港人的寫照。世界每天在變,All that’s solid melts into the air,(學人拋書包添,話你聽我o係呢邊有讀書咖!),甚麼東西都捉不緊,包括自己。

面對(電腦)桌面上那一大堆Application,被一次又一次問到有關將來的打算—這個問題是自小相隨的了,由幼稚園到小學寫 「我的志願」到中學談理想填form入U搵工…由畫家歌星(注:歌星和歌手是有分別的,I think)老師(有誰沒想過要當老師?)時裝設計師作家學者國學大師發明家漫畫家鋼琴家職業球手醫生聯合國代表導演心理學家大學教授舞台工作者多媒體創作人……(恕難盡錄或有遺漏敬希見諒)假設我由兩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那末半每年我都會得出一個新結論。所以我從來都覺得這對我而言(but not to other people)這是欺騙觀眾—是Bullshit,也不過又強迫我吹吹水賣弄一下我那已經不值一晒(我都曾經想過做作家,you know)的文筆。我更反叛的想,那些人生過了將近(甚至超過)一半的人問你 「將來要做甚麼」時,大概自己也在反思疑惑著這個問題—或企圖將對自己的批評轉移到你身上,或希冀在還年輕火熱的內心中找到一線曙光。

當然我不排除有好些人是一早就想好了把自己一生貢獻於某件事上—對於這些人我是極度尊敬的,那種vision那種決定那種決心著實非凡。只是若果叫大家都找回幾十年前寫下的那些理想那些志願,又有幾多人在過著前半段人生時所夢的人生?我不是想負面地提出甚麼因為現實而放棄理想那種在中學戲劇裏(甚至,大學戲劇)被一再咀嚼至腐爛的老生常談,而是想正面的面對這個前題—人生的軌跡不停改變,不是我們可以預料得到的—今天可以沿路直線行駛不代表明天不會改道,而這些變化與可能性令整段旅程變得有趣起來。記得某次跟友人談起 「大志」,說到原來 「有大志」這些被奉為正義的價值觀也並非必然,例如在歐洲迷失是自然的是人皆有之而且被容許的,只是對於他們 「喜歡的事」他們會較少猶豫不決而訴諸即時行動。友人認為驟眼來此舉不甚成熟,我是不大同意的,因為我著實看見他們雖然沒有許多遠大的理想,但他們的短期目標總是一一實現,一步一步不停向上攀—不是夢想,而是人生,是實實在在逐級建成,貨真假實的。

又突然感觸要離開,回想著我來之前想要達成的目標—Well,其實我只很模糊的說了一句,我想變,想變得更好。再回顧我來了之後計劃過的種種—放棄了的,忘了的,錯過了的,得到了的,還有一些千辛萬苦的找到了偏又將要放開。只是回想自己努力過的都有好些回報,雖說沒有白紙黑字,但至少我知道有發生過,我也相信總會有人察覺到/感受到的。經常有種要 「交卷」的壓力,好像要為這一年所學作一個總結。之前對於自己的結論停留在 「甚麼也不是」的這個聽來不算答案的答案之中,也就是說我的人生既不是心理學家也不是音樂人更不是舞台工作者。今天我又突然再加上另一層的結論—既然可以 「甚麼也不是」,那也可能 「甚麼也是」。我還年輕的時候可能喜歡藝術喜歡舞台,越歷深一些之後可能想做一個臨床心理學家,之後或許會開始寫一些自己的想法,當然次序也可以對調。開始嚮往Miss Cynthia Lee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待上一段日子,便又出發往另一個地方去面對全新的事情。又如教Cultural Studies的Trevor,前幾年在美國通宵達旦寫程式出版電腦遊戲,今年在丹麥半帶悠閒地在班房裏教著Cultural Studies。問為甚麼到這裏來?在瑞士Balmers’ Herbege工作的接待員用American accent地說笑: Well, these Swiss people somehow put a computer chip in my brain and – OOPS! Here I am.”很理想吧—似乎是呢,到底我是中國人,是香港人,活在某種模式(不想用 「束縛」或 「鉫鎖」之類的詞語,是不想把自己的根寫得很負面)之中,要離開需要很大的犧牲和勇氣,單是羅醫生當年問我會否為理想放下家人,這個問題便足以叫我卻步了。誰知道呢,這是我今天得出來的結論,subject to change,有如歐洲內陸機票,24小時內都仲有得改!

好了,答題完畢,很個人也很誠實的。我向來也活在自我批判及(假想)被他人批判的(虛擬)世界之中,這次我難得地肯簡簡單單的面對自己和大家,不算冠冕堂皇但至少是我滿意的一個結論。到底我也不過是個平凡人而已,不是甚麼英雄, 並非刀槍不入金鋼不壞之身,我有血有肉會軟弱無力膽小怯懦。所以我不打算很熱心的在幾百人面前present這一年交流生活,我不想用我的言論胡亂塗鴉嚇壞大家,也無力製造過份完美的假象—這一年跟我人生的每一年同樣特別,而且是很個人的。熊貓說得對,說得太多,就失去經歷的意義了—甜蜜生活背後的每滴苦澀是要靠你親自品嚐的,還是留待你們自己去發掘吧。我們在漫天迷霧中把獎章把傷痕都一併帶回來了,對於下回上陣的勇士,我們可以做的就只有拍拍膊頭語重心長地說幾句鼓勵說話,和站在背後隨時補給候命。Go ahead!

提早懷念哥本哈根(中文版)

那似曾相識的感覺又來訪了—那種去留不定的感覺。每次離開一個城市(甚或一件事…當然,離開一個人是更覆雜的了。)都少不免與之重逢—想留下,就像捨不得時間會過去一樣,那種抓不住時光的,害怕失去的恐懼。想離開,是從來也不覺得自己可以安定下來,同時也期待著未來的未知。我對於未知總是又驚又喜的,但顯然我的好奇心勝過追求安穩的一面,所以,我討厭也害怕計劃將來,哈.哈!

作為一個 「文科人」(多謝別人給我的stereotype,因為你的說話你的立場讓我很想放任我所以為我的自以為是變本加厲),感覺永遠可以隨時來襲—但正確點來說,這些想法其實潛伏好久了,只是恰巧在晚上突然一下子湧出來吧。(也許是因為夜幕低垂吧—shit,根本就不需要一個解釋吧?!)一邊走過這城市,說不出的抽離(雖然這種生活的抽離感而陪伴我好幾年…應該說進佔了才對。),看著一個又一個的熟悉的標誌掠過眼前—3 ,Tiger(十蚊店),Croissater,麥當勞,Baresso—回憶很混雜的,有很哥本哈根的部份(例如Baresso的靚仔哥哥?!)也有很香港的或者很國際化的經驗。突然(這個字不停出現完全表現出我這人有多即興—又例如,我決定現在就去喝一碗湯。)懷念起哥本哈根來。只是我們一說到「懷念」,便自然而然的想加一個明星的名字在後面,還要是已故那一種。(證明那些電視和雜錦CD推廣成功!)還未離開這城市,但靈魂卻已懸浮在半空,像置身水晶球內看著外面的世界,同時也看著自己的倒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玻璃的那一邊了。我抬頭看著天空那片徹底的灰色,偶爾有一兩處深淺不一,像用畫筆刷過的一樣。我借這平面想像著回到香港的景像—同一片天空可以有多不一樣呢?還記得熊貓說過,這邊的天空看起來近得多,就像伸手就可以觸及的一樣,彷彿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沒有甚麼不可能的事;以前的天空到底是真的遙不可及,還是那些與天比高的大廈製造一種對距離的錯覺,讓我們覺得那一團糟的白雲都高不可攀?大概要等回去之後(奇怪,竟對於以「家」稱呼香港感到不自然了!)才有定案吧。

已經開始覺得捨不得這城市了,因為驚覺時光已在倒數剩餘的時日。我想會覺得 「不捨」是我已經跟這城市聯繫上,我已成為了它的一部分,成為了其中一個穿著長褸騎著單車(單手,哈哈!容後補叙今天所見精彩雜技)穿過大街小巷的人,每天走過這城市總會遇上一些熟悉的面孔,可能曾在地鐵站/郵局或者火車站裏擦身而過,(這裏比香港要小得多呢)交換過一個微笑。(很高興養成對陌生人報以微笑的良好習慣)。每天跟黃色大巴士擦身而過,在汽車之間穿插(嚇死人Right?);每天都迎著寒冷(並且偶爾霸道)的強風一直踩至身體和暖起來,經過運河的四邊,看著它四時(這邊的四季是很分明的!)景象—冬天那結冰的湖面上倒映出寂靜殘舊的建築物,被一群候鳥依依丫丫地踐踏著;春天厚厚的雲層中透著一片白色的散亂的光芒,迷霧裏穩約看到那城市的剪影;夏天(還沒到,但已率先獨家試看!)那過份活潑開朗的藍,萬里無雲的天空下水波鑲滿了一片片閃閃生輝的,金色的銀色的彩色的珠片(to張嘉麟同學,我想如果我寫魚麟的話會令你諗起d自然得o黎排列得好整齊o既o野...死未?!)出奇的相襯。(對不起,赫然發現秋天的時候沒好好的踏過單車,很可惜!)每天最少一小時的車程,總是尤其記得過大橋的那一段路,總是必需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吃力地與斜坡來個正面硬碰,直至其急轉直下時突然把雙腿放鬆,在著單車鏈迅速運轉的聲音下乘風俯衝,好像莎氏故鄉Stratford那些滑翔至在湖面完美降落的天鵝,(那是我和Emily正在惹笑地進行泛舟此一浪漫行徑),很爽!那種暢快來自吹著口哨的悠然自得,到在紅燈前停下的一剎,抒出的一口氣畫上那美滿的句號;論刺激則山車稍勝,那種喘不過氣的窒息感釋放adrenalin讓感官神經,只是這每日的小小片段卻為其點到即止而特別精彩。沒想到長達45分鐘的單車旅程竟因為最艱辛的一段而成為樂趣,一想到沒有單車的生活,立刻感到一陣依依不捨。

只是我沒有打算也暫沒有理由要留下,若單純問自己想在這裏生活嗎(會否到外國生活由絕對否定變成一個議題一些掙扎)卻說掛念卻又未強烈到要放低一切留下。只是一想到不知道甚麼時候回來—甚至可能永遠都不會回來,就覺得有點害怕,有點可惜。說的當然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怕自己也再也不會有想回來的念頭了—再次隨著時間流逝而離棄一個地方,一些人,一些事。

時間在暗暗催迫著我。Tivoli重開了,亮著的燈飾多璀璨!!!過山車上的人在興奮地尖叫狂呼,我就想我無論如何都要進去瘋狂玩樂一次。還有許多路過卻仍未踏足的地方,遠如位處Jylland頂端的天涯海角,近如市內有名的Vega,甚或馬路對岸那家別緻的Café。更想(有心力)去跟大家製造更多共同回憶…我的好同房Marie,很有心的電影迷Gunay,超alternative的Adrien,善解人意的Malin,多謝拯救過我的天使Marie,帶點傻氣的Peter,超帥的Søren,不忘跟我say HI的Brian,豪爽至極的Ilze,溫情宴客的梁生梁太,終於重逢的丹麥中同Adrense,請我食薯條的越南華橋,幾次相約看戲不遂的Jimmy,意想不到地sweet的Angela,一句起兩句偏又可笑的國修,主動開朗的Matilde,總是聽我長篇大論的Malinda,Metro上閒談的(雖然後來因為淆底而沒有再聯絡)Mike....(留意大部份人的名字都是M字頭的,跟GYLC那時一樣,實在是個美麗的巧合!)......還有在旅程上遇過的Johannes&女友,Stefan &美女Carolina & family,Berlin仔(唉,男人...),澳洲女仔,Bavarian伯伯,Zurich伯,Fussen伯,大鵬,常慶,Shinya kun(o拿我反對日本篡改教科書但我支持中日人民友好呀下)比利時叔叔,丹麥叔叔及靚女兩名......甚或在路上只有一句交談的路人...(香港人例外...Rene阿Ken阿妍May May...會再見吧?...仲有你呀阿Ting!!! :p)
(有機會必定另外再寫一篇人物名錄, a tribute to all)

還有尚未見面的你呢,我期待著!不過我已把你當半個朋友了!

衷心的, Tak skal du have!

(盼望我能維持著對這一年感恩的心情渡過剩下的時日...!)

~ Lost in LA ~ *AT 17*
只差一點點 我會放開所有留下陪著你
But I can’t stay
was almost lost in LA
(沒有甚麼情感投射,只是單純想起這首歌的旋律而已)

(Enlish version) a Rehearsal to Missing Copenhagen

The same kind of mixed feeling struck me once again,
Like it did.

I was wandering around in the middle of this city,
Taking notice of nothing,
at the same time attending to everything –
perhaps I am just sensing,
feeling this moment,
when my existence just happen
to blend with its –
could be merely a coincidence.
I looked up into the sky,
the vast, cloudless sky in Copenhagen at 21:30,
(see, instead of saying half past nine)
The colour of dark grey so dominant, an occasional variation here,
Like
Imagining how the same sky would change into a scene
suffocated by skyscrapers
and how small it would seem.
Then Panda’s words popped out, as I remember -
the privilege of living in the upper region of our globe,
Where the sky is so low.
Perhaps I have gotten used to it,
For I can no longer visualize how far up the sky can be,
With the slants of all the tall buildings lining up beside me,
Rendering it completely out of reach.

I miss Copenhagen, thought I,
despite the fact that I realize immediately
the word implies a past memory.
How strangely I have become connected to all that’s happening here,
How I have cycled through the city with a thousand others,
Some faces of which looks so familiar;
How I have been used to freezing winters and bright summer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sight of the canal -
The still mirror, on which cast a shadow of light;
The vivid waves, reflecting a sparkling sight
In midst of the chilly morning,
Or when night fell
Upon the city,
Dusk enchants like charming lady.
(Or a cute guy, to be precise.)
How I have wandered through the streets in silence,
Observing faces so foreign
But a comfortable compatibility,
Listening to the disgusting, incomprehensible sounds Danish,
Still an awkward intimacy,
Only to be attracted by an occasional touch of English.

As I reluctantly leave the city’s core
(on bike of course –
probably an escape from the tonnes of work laid before me),
I just wanna bike so slow,
Letting myself flow while the same wind blows,
So that I can move along
Without a single move
Like in the water, birds gliding through
with a blissful whistle.
My action in vain to stop the sound, tickling,
In my mind where the clock started counting,
Counting down every second
of my last days in Copenhagen

There are, though, not many people to miss -
I guess I can do it (as for a bike) with a single hand;
My mind obsessed with thoughts of unaccomplished visits,
Wondering if I would ever return again.

P.S. I should painfully admit the fact that my words fail me… SHIT.

Tuesday, April 12, 2005

平凡

本人很怕對事情(太)有見解.因為見解背後自是另有見解.你有道理,你說得對.你也有道理,你也對.有時候我是很親和的,大家各有各的理由,總是可以歸納出一個平衡整件事的理由.所謂理中有理,怎麼不停追索不停思考最後就發現沒有甚麼永恒道理可以站得住腳.

我同時也很固執,因為既然沒有理性見解可言就乾脆訴諸感覺,喜歡不喜歡,很主觀,別問我"點解",這是我的價值觀,可能與你的不一樣,但這就是我所想的.

有一點我肯定我很喜歡的,就是想一些別人不想的事,這種虛榮和自傲是自小就有的了,也不知算是好是壞.

自我中心嗎?裝模作樣?我認,但如果每人有自己的Way of life,Then is is my Way.

我享受著這種"不同"- 繼續批判我,我就是享受這種不入流的故作清高.

如果你接受我的話,多謝你走進來,感謝你嘗試了解我這個人.
要不然,討厭我的話,也多謝你,讓我知道世界有多少可能性,而自己的定位在那裏.否則我依然載浮載沉.

我不期待別人了解明白.If you do, I thank thee; but if you don't, itz OK.
我未自大得要把自己那一套說服天下人,因為我既不清楚甚麼才是好的/對的,更何況我根本沒固有的一套.

所以我是極度Ambivalent,無稜兩可.你問我是我A定B,我答不出來是C或者AB,但我不是A不是B.
我是"不是A和B".

不知所謂嗎?對不起,我也不想的,我自問這算不上甚麼優點,但我未找到一個好立場之前,這就是我的立場.請不必再推銷閣下對世界的一套見解了,多謝你的介紹,如果我是真的喜歡某產品,我會自己上門選購.

對,我是個平凡人,不想刻意討厭名牌也不追求名牌,響往舒適生活又怕fall prey to中產Yuppie的享樂主義;想自己與別不同但請讓我平凡.越反叛越出位越刻意越喪失自己.何苦呢.

我不求天下皆知.只求在暗角裏殘存.請留一個小小的空間讓我在裏面為所欲為,感激不盡.

...Well,我都知唔得咖啦.

我知,我錯o丫嘛...你o岩,你o岩.唔好意思呀o下.

唔好問我點諗,既然你無興趣知道的話.

Stop imposing on me
And to save myself from imposing on others
I'll just keep my mouth shut

***

"My stupid Mouth" JOHN MAYER

I'm never speaking up again
it only hurts me
I'd rather be a mystery
than shitty certainly

***

If I'm what you want me to be
then I am not myself

***

Still cynic to ones that I don't like
Still pained by ones that don't like me

Yet I've no energy to deal with these
Just trying to use them up for ones that I like and those who likes me

I AM JUST A NORMAL PERSON.
一點不偉大.

Monday, April 11, 2005

What's the key to happiness

There was one day when I asked myself,
"Who took my smile away?"
I know not the answer, just as I was on a bus several months ago, wondering why our facial expressions are rested on that kind of melancholy.

Then there come two happy days.

Late and lost, traveling alone to a new place. Headed towards the Kinagrill (Chinese grill), hearing that sweet fluctuating in intonation of the language most familar to me. Heightened sense of proximity, when they talk of Hong Kong, and even Shatin. Feel so grateful, for you've been so enthusiastic to help, and those free French fries with mayonnaise that you bestowed me - for it brings along, once again, my child-like happiness, as I sat on the chilly platform with that hot little pack in hand, licking my fingers.
A missed bus, missed rehearsal, all gone behind me. I don't care anymore.

Excited to be out at night, an adventure to the cinema, in search of someone who somehow left you a little nice message on the homepage. The magic of the virtual world extends to the real world with a meeting here in this city. Arrived, only to find out that I've taken that world "tomorrow" for granted.
Have been a nice ride on bike anywayz, when night fell on this city.
A missed date, which I don't give a damn.

Another day.
Missed classes, missed the concert (I didn't rehearse enough anyway), but I'm not concerned for a single bit.
A walk in city in search for birthday presents, ended in a lazy afternoon with my favourite brownie and coffee.
Shopping in supermarket. No more salmon sale, rude shopkeeper. Nice girl who told me about what a Blomkål was, and how I should make it. Got a huge and good one. No change at the cashier, with the men in front who offered, "Be my guest". Got my change back afterwards, but I thank you with my heart. Went home on bike, first time with single hand all way through, the other holding that huge bag of groceries. Arrived at home safely, breaking my bike right in front of the door.
A guy stopped to give me a hand. Nice people around all the time.
I laughed at myself.

Marie came back, said she would cook something for us.

What a nice day it has been. All of a sudden my muscles relax and grinned.
Thanks be given to strangers.

until I come home, get online,

ONLY TO BE FRUSTRATED BY PEOPLE I KNOW

Perhaps all that makes me happy are people
Perhaps all that makes me unhappy are expectations

I believe you guys are frustrated as well, so I'll just vent off my emotions here.
Let it not be contagious.

Hope that tomorrow will be a sunny day for all of us.

Saturday, April 09, 2005

大長篇

*凌晨/清晨時份喋喋不休,難免混亂,請諒...Wait,如今誰是主誰是客了?算了,我始終很buy這兒的hospitality princple.*

我在四月的哥本哈根那(至今為止)一直風和日麗的下午把自己困在琴房裏。難得今天的鋼琴in tune,而且聲音頗清脆。第一次感覺到彈出來的音色悅耳,雖然指尖還是不聽使喚,看著譜上的音符而機械式地在鍵盤上笨拙地移動—還是不知道甚麼才叫「音樂」,想彈出自己喜歡的聲音卻總是不滿意。累極,伏在鋼琴上,在透過監獄似的小窗照進來的陽光中睡覺,有點奢侈,也似乎虧待了這琴,但實在沒有力氣(更沒有修養)奏出Bach's Partita No.2 和Debussy's Deux Arabeques (耳熟能詳的一首piece,某琴行賣廣告就必用此曲配樂,令我下意識地有些抗拒)。稍息後再彈,還是不滿意,為著怎麼找回「正確」的音色而苦惱著;更討厭的是意識到彈奏時牽涉到的control,那種用每顆音符把情緒很仔細地拿揑著的功夫我是極不擅長的—自己一雙手已不能隨心所欲的了,感情就更加駕馭不來。老師說第一段是微笑的,第二段Fugue像小孩子在遊戲。我嗎,邊彈邊皺著眉,怎麼彈也把melody line演譯得像條快要斷裂的繩子,在風中搖擺時而緊張時而放鬆,但始終都吊在懸崖邊。彈到Alemande的一段似乎稍有進展,也許是還在嘗試階段的關係吧,開始構思出隨旋律舞動的步法—轉圈,腳尖輕踏,還有完結時裙擺優雅地劃出的半圓。惜詣藝始終有限,連自己的心弦都敲不響,更遑論別人的。用手指在精緻地雕琢曲子的同時,心裏卻有種力量爆發想要大刀闊斧的肆意破壞。我拼命地克制著原因不明的arousal(似乎是一種反動),一輪搏鬥之後心想強行自制著實無謂,也就不宜久留。

兩小時的法定練習時間完結,也是時候往外走走抒筋活絡。難得今天下午莫名奇妙的心情欠佳,便任性地用「非君不嫁」的心態找一片入口即溶的朱古力蛋糕—相睇記認(已比「擇偶條件」高一個層次)是不要鬆軟的不要Marzipan甚至不要昂貴的(理想對象來自自由城Christiania Moonfisher Café,夠挑剔了吧?!)…要知道這裏不是香港,六時正全世界都關門大吉(星期五已經比較好了),賣掉了的貨不會再添—好處在不浪費,壞在滿足不了我這種生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怪物。終於走進了咖啡店,那種悠閒感覺,那些「繁忙鬧市中的Time out」就算多膚淺多裝模作樣(pretentious,I mean)還是很對我這享樂主義者的脾胃。(這人算甚麼?!完全是明知故犯死性不改的一副德性…)店員是個美少年,五官標致典型金髮男眼丹麥靚仔(對,丹麥人的average是靚仔,香港如有靚仔大概會above mean一至兩個sd…枉我還記得stat這東西來亂用!),鬈曲的金髮和那種青春的感覺,點點的孩子氣竟讓我想起大衛這名字。我少不免抖擻了些精神,斑門弄斧地丹麥語叫了一片Chokolade Kage,也理所當然地聽不明白他的回應(但我實在感謝他用丹麥語回答),甚至連英文也聽不明白,要他重覆才聽出 “Whipped cream or sour cream”。反正我的靈魂我的所謂自我早就丟失了,像我丟失的其他物件一樣,也許在外面我經過的某個地方外面,也許隱沒在雜物裏面,找不回來也沒有耐性沒有尋找的打算。貪方便之下或是借用別人的或是隨手找點新的吧。

我等著幼滑的忌廉像溜滑梯的孩子俐落地降落朱古力旁邊,接過這揮霍的下午茶找一個位子坐下,沒有特別舒適(我的一雙粗腿總是不夠修長)也沒有遼闊的視野。我聽的依然是自己的音樂,定睛看著某一落地玻璃窗上的某一點,卻沒有甚麼焦點可言,大概我的眼光是很呆滯的吧。(我總是把這種Theatricality貫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心情也定格在一點,一個低點。鬱結,憂愁與沉鬱像繩子的互相纏繞,突然使勁一扯,一下抽搐,更加交錯難解。不耐煩地把失寵的蛋糕消滅.一首又一首的中文歌,當然時情歌為主,脅著要多理解曲詞的藉口硬要對號入座,不知是幸或不幸竟然有足夠的情感經歷對照(還是我太擅於把沒有連繫的東西刻意扯上關係?!)。只是這一次我沒有特別掛念誰,沒有集中思考你或你或你,也沒有如常地分析歸納然後得出甚麼結論—反正已經把data an過幾百萬遍,已再沒有再檢討的心思力氣。徹底地迷失,我完全可以感受到甚麼叫「掏空」,甚麼叫「空虛」,(這好像在說「我有一些『沒有』」)。雖未至全盤否定,但必需修改之前我說過的,所謂「沒有感情空白這回事」。終於脫離craving的階段,不再渴想認識一個鬼仔男友了(儘管丹麥的質素的確…!!!),可能是機會率太低造成learned helplessness,也可能只是一棵芥菜已茫然渡過十月之期。沒有覺得解脫,就算經歷過幾次的落空(我不覺得我算失敗,因為好歹也有經營出點點成果來,不過是想種橙最後得個桔而已—Well,其實得個桔已心滿意足,真的。)還是覺得有愛可戀是好的,有人可以想念可以掛心是好的,即管怪我太浪漫主義,依舊眷戀文人式「浪漫綺麗派」的凄美華麗傷春悲秋。友人說愈苦愈痛愈像愛情,那看來我是有點SM的tendency—但誰可幸免?

這一刻獨坐的心情肯定跟天氣相反,但差在甚麼卻又說不上來,很想把這種模稜兩可的感覺也向誰解說一遍,腦海閃過一些名字偏偏未能過關。很想告訴一個「你」,很想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因為有「你」會願意聽這謬論而令一切變得有意義。很想可以隨手按著幾個號碼接通「你」的線路,不經修飾地陳列出陳安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我知道我又在跟戀愛這概念談戀愛了。然而this is when LOVE JUST ISN'T ENOUGH,情感空虛就靠味蕾補足吧。吃了一塊還不滿足,還是把hedonism擴張到極致,用一杯Original Iceblend(Vanilla+Choco+Coffee)回味沙田Starbucks的悠然自得(看,咖啡也是一些signs!),及至解除束縛放縱自己多吃一片Carrot Cake...蘿蔔以外果仁忌廉菠蘿的組合擦出微妙火花,但重點是吞下去之後留在舌尖的芝士味,那才最迷剎人,令我有將之據為己有—「自己動手做」的衝動。坐在旁邊的女孩看著我微笑,丹麥人這習慣也著實是好得有點過份,過份在太純粹.我也smile back,但思想還是必先過濾一下.

骨子裏還是香港人,反應極快地得出「即時結果」—這次連腸胃也罷工了,但尚未成效,唯有拿出Shipping News來看再打發一些(未能平復的)時光.讀著Quoyle那些一再被踐踏蹂躪的感情頓生出一種同情與心痛,乘機宣洩一番—大抵出師必需有名,還魂也要借個真身,那些repressed memories/feelings倒也真的不容易對付。整個上身過程無需對配對三世書滴血驗骨髓,皆因(實在唔想用「只因」令自己聯想起「紫昕有你」)Quoyle, his aunt,我,甚至可能還有其他人,都在尋根。找一個答案,“Where do I belong?”我想我是得出一個答案了(雖然我這年得出的一些答案於香港的價值系統中並不符合作為答案的資格,而對於這些評分標準我是信服的),就是我belong to people I love。會很沒有主見,隨波逐流嗎?也對,只是我找不著自己as oneself有甚麼東西是更有意義的,我不見得對世界很有貢獻,不見得很有改變甚麼的能力,那些自信都不過是虛榮。無限放大的話會變得愛情至上嗎?也許吧,將來的事我不敢不能也不必預料,夢想(我還有嗎)不是「嫁得好」及「做個少奶奶」,但我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以前或者會覺得這叫「無大志」,但這種幸福也不是永不落空的,恨不來。11我在這一年內目擊愛情可以很偉大,跨越性別年齡種族地域時空虛實(請自行加入任何demographic factor),甚至勝過時間。當然也有死穴,我便暗地裏跟自己玩過無數次破壞性的把戲—關係是雙方的,一邊崩壞了就足以倒塌。單方面矢口否認的話,怎麼嘗試證明它是穩固的,甚或它的存在,最後也只得孤立無援的田地。很矛盾吧?Well又有甚麼是絕對單向的呢。既然St。Petersburg有輝煌有血淚,神也可以創造可以毁滅,又有甚麼出奇了?(在此盲目的陷入一種dichotomy之中,為免泥足深陷暫不多談…)

深夜,Marie還沒回來,一個人待在房間彩色的燈光裏(多得她留給我的彩色燈泡)聽著歌。吃過只有七成似的雞粥,趁著網路難得肯整晚陪伴著我(而不是情緒化的on & off every 30s—這種脾性實在是太像我了,像到令人討厭的地步!)將addiction升級。總是在半夜時分和友人談起感情事來,到底一時間的震撼有多一雙耳朵多一顆心承載會讓災害減輕一點吧。只是溝通是種連鎖關係,對我這種未知算是同理心太高還是幻想力太好的人來說尤甚。少不免地想起自己過去的種種。我說「過去」,是因為我是真心的要將一切當成past tense來看。記得昨天我跟Tif說, 「我是否還愛你」已經不再重要了。從來人與人之間(至少於我而言)並非簡單一句「愛」或「不愛」就能定義的(從來有那個定義是簡短的?!),關係的界線也不過是自己畫出來的吧,世間又何止「朋友」「好朋友」「知己」「情人」這幾類。而過往發生過的一切事情,也不是殘忍一點自己斬得斷就等於沒發生過,斷了臂也會留下斷肢(注意這裏說的是記憶而並非關係本身,關係的比喻大概就是,斷了臂只要手臂或傷殘者不肯復合,則沒有人能解決斷臂這個僵局—Well幹嘛我要用這血淋淋的例子?!)。刻意強迫自己忘記是不設實際的,這一點我早就明白了,但是relapse/spontaneous recovery是必然這項,我之前卻沒注意到。既然大家曾經在彼此生命裏有過這麼吃重的地位,又那能隨便就抹殺掉?要不我會很懷疑那到底算不算愛。(Forgive me…Mrs。Lo腔…)接觸到有關你的事,收藏在某處的片段像老舊的錄影帶般重播,有點雪花有點褪色,但精彩處依舊笑個不亦樂乎。泛起的情緒與疑惑也不為過,不代表我還未自由,只是我必需接受你對我是特別的,所謂come to terms with one self,就是好與壞都全盤接收,既然是自己擁有的一部份就學會與之共存,失去了的要適應,這就是我的新motto: “To live with and without。”

最近讀的心理課說到Torture survivors(嘩,沒這麼嚴重吧?!),姑且借用一下cognitive-behavioural approach-首先是先改變想法,才可以改變行為;當然只改變想法也不足夠,因為身體也有它自己的記憶系統,但至少要由思想驅動改變行為的連串過程。所以我知道我的行為絕對有回歸過往一年所作所為的傾向,但也不過暫時,待得一會之後就會自動消失了—像我那遲來(還是捲土重來?!)的「思春期」,過了就好。還好我記憶裏跟你分享過的回憶都是快樂的多,雖然甜中必有苦相隨,但我還是感到慶幸的,流過的淚或感動或傷痛,都有味道,比淡而無味的有趣多了。鑑於當中的戲劇性,(天,不是我建構出來的耶!)我想有機會的話我實在可以出版一個故事—但可能天下間類似故事多如恒河沙數,就還看我的造化了!
無論如何都好,如今我是衷心的希望看著你得到幸福的,讓我可以安心的功成身退走自己的路。不過一切際遇總是躲在轉角的另一邊—我知道期待無益,也學懂安於現狀,及相信世界充滿可能性。這是我來丹麥以前想做到的其中一件事(還有幾百萬件事泡湯了的),我想如今我至少可以給自己一個Pass吧。

晚餐聯想

從《蒲精列傳No.1—不能》中找來以下五題測試閣下衰老跡象的問題
1. 「以前都唔係咁嘅!」常掛口邊
2. 外出時袋裏會帶一件小外套
3. 想喝熱飲多於凍飲
4. 叫「多啦A夢」做「叮噹」
5. 病的時候想吃粥

如此說來我可以鄭重宣佈—我老了!
雖然隨著丹麥的陽光普照及天氣回暖,我已嘗試在單位數溫度下穿著兩件短袖T-SHIRT及一件Sweater在寒風中踏單車回家,
只是待得腸胃(稍微不適)之下,
(大概是因為
1. 如上
2. 亂吃零食)

還是投降了,為自己煲了爛飯似的雞粥(枉我錯信這飯煲),還要加羗……
(羗是同房Marie買的,奇怪吧?!還在用她的豉油…)

突然懷念起沙田雞粥來……

P.S.吃著冷了的粥,彷彿聽到媽媽的一句"凍o左唔好食啦,無益呀"

A day of Ups and Downs (Daggen af Ops og Ads)

*絕對原創*
Der er 100% orginale!

經過最近五天以來Winki的一番教導後
Aften fem dagger af mine timen med min dansk lærer, Winki,
我大清早前往御用學丹麥語的機構Studieskolen
Jeg går på Studieskolen, skolen at lære dansk i København i går
我在冷雨中踏單車,遲了十五分鐘才到達.接過丹麥語的試卷
Jeg cykel i dårligt vejr, var sent for 10 minuetter. Jeg få min papir af dansk,
填過個人資料邊看邊翻譯用丹麥語寫的instructions
skrivede information af min selv, startede at visker dansk instrucktioner
逐個字消化,然後記下自己認識的
forstår hver ___ jeg ved
才發現原來已寫有英文翻譯!
Men det var skrivet med engelsk!
暗笑自己的傻氣之後,我開始半帶認真的指示寫著有關自己的一些事情
(Det ved jeg ikke!)
寫得滿滿的,交到考官的手上
Papiren var fuldt, og jeg givede sig til __
她用丹麥語問我在這些句子是從那裏學的
Han talede at mig i Dansk hvor jeg lærede mit dansk,
我慢慢地吐出一個又一個陌生的生字
(Deg ved jeg ikke igen!)
她見狀立刻改用英語
Så han startede at tale engelsk
一輪溝通過後
Efter aftalen
我成功跳過一班被編到二班去
Jeg kan gå til niveau to
不過她叫我要等消息
Men han talede mig at vent for deres brev
因為丹麥語班全到滿額了
Alt Dansk klasser er fuldt!
只是我已經無所謂了
Men det var i orden
能夠跳級已是有夠開心的了
Jeg var lyst at gå til niveau to

下午到達位於Amager的KUA(文學院)
Jeg afghatede på Amager i aften, på KUA (Den Humanistiske Fakultet)
歸還了的兩本小說- The Hours 及The Shipping News又重新到手,開心不已
To novel bøger fra bibliothek var tilbage til mig, så Jeg var glad!
分別接到Tif及Winki的電話後,
Tif ringede, og også Winki
趕忙到International Office報名參加Legoland trip
Den jeg skulle på internationale konto og skrivede alt af os op til Legoland rejsen
結果我為五個朋友付了錢,還碰到說我是有錢婆的國修
Jeg betalede for fem af mine venner...så Siew trot jeg er en kvinde med mange penge!
天知道我這個月窮得可憐!
Men jeg er sæerlig skullen det måned!
我應承了Tif別跟修談太多
Jeg lavede et lovet med Tif, jeg vil tale ikke meget med Siew
為了不再遲到
så jeg vil ikke være sent
立刻再趕往KUA Kan赴與Tif的午餐之約
Skulle på KUA igen for min frokost aftalen med Tif på kantinen
好一個美好的下午!
En godt aften!

上過心理課,跟鄰居的挪威仔Peter談上半小時
After Psycologie klassen, jeg taled med Peter, fra Norge, for en half tiden,
穿過城市回到家中
Jeg cykelede fra byen til hjem
雖然累還是挺喜歡踏單車的,尤其是邊聽著音樂的時候
Jeg var træt, men jeg kan lide cykel godt, i tiden med musik...
最喜愛陽光下的運河
Jeg elseker Holmens Kanal i dejligt vejr!

天又下著雨,發現洗乾淨的衣服全都濕透,
Dårligt vejr igen, mine tøj var alt ___
幸好收到閃閃B寄來的包裹(BB,衷心的,謝謝你!)
Men jeg få en pakke fra ZOE (Hjertelig,Tak skal du have!)
開始很想起狂吃朱古力和餅乾
Jeg ønskede at spise mange chokolage og kiks
於是便開始暴食起來...
...og jeg været.

***
(好o勒,show-off完o勒)

學會了平淡
(應該說習慣才對)
對快樂處之泰然
對傷痛黯然

久違了自己喜愛的,過山車般刺激的生活
剩下暗湧和漩渦

只要有些人能讓我覺得快樂
我便可以活得好好的
Kun mine venner kan laver mig glad

p.s.我還懂這一句: I will always be here for you
Jeg vil altid værer her for dig

Friday, April 08, 2005

At the bar

Me@the bar.
多突兀的存在.
Wrong person in the wrong place
著錯衫
背心牛仔褲裇衫群中一個polo tee + sweater + 摺起褲腳的長褲 + Converse
(天下過雨,洗得乾乾淨淨的衣服全到濕透掛滿房間每個角落,只剩下奇異的配搭...)
用不夠修長的雙腿支撐自己坐在Bar枱邊的沙發上
頭伏在軟綿綿的衛衣衣袖上用熟悉的味道代替香煙
用力阻止眼皮下垂,在微弱的燭光下裏翻看著課堂要用的小說
耳朵接收著重重覆覆的旋律和節拍
等著這個晚上的音樂

Spectacle
整個世界只有你
在煙霧掩蓋之中
在重重叠叠的黑色剪影的隙縫中
在燈光不停變色旋轉閃爍空間中
透出你的臉
在交頭接耳間低吟的丹麥語中
在混雜的電子聲中
在叫全場震盪的鼓聲中
只有你的歌聲

響亮而略帶高音的聲線
稍為鬈曲的頭髮點綴著汗濕了的前額
你在使勁地彈著結他
賣力的唱

唱完之後
隨手拿起一支啤酒喝一大口


很想變做你

童話人生

"A mass of contradictions...religious but not committed to Christianity, emotional; prone to self-pity; sickly sentimental at time, vain and self-centered, a generous miser... a man who loved and hated his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如果你還在,我會很想認識你.

To travel is to live,
對嗎?

Mr.Andersen.

Saturday, April 02, 2005

祝福

或許你們都有起有跌

但我彷彿看見你們都在朝著自己生命的道路邁進著
我還是看見你們的夢與熱誠

走吧,趁我們還年輕!!!

你們也許不知道吧
I am so proud of you

***

我嗎?

我也完全預計不到如今的我
下一步會踏上怎樣的泥土

給我求的話
我想要一個Good Attitude
去面對人面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