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8, 2004

嚴重的心不在焉

「常餐也不常在」

*1.這是我在某年某月寫在小本子上的一句話。再讀時感覺很特別。
2.把題目改了好幾次。我是個不停在變的人*

一個月了。

一個月的相安無事。
然後,
我掉了錢包。
(陳Q掉了錢包其實也沒有甚麼奇怪的吧?也許。)

事緣再踏單車上路往市中心赴約,預備翌日的中秋晚會。時間無多,我使勁的往前去,弄得腿也抽筋。稍息一會,再上路。從來害怕交通意外,路上總得事事小心,於是開始像一隻龜般(我當時心裏可真的這麼想)慢慢地蠕動著。在前面轉個彎,舉手停下,險些失去平衡,還一個噗哧的取笑自己的傻瓜行為。走進中國城見到阿婷,感謝她的問候,說罷就開始買東西,就直至付錢的那一剎。

OH, IT’S GONE.

開始有點失控地再一次把整個背包搜索一次,期待著那種曾經熟悉的質感,每一下拿下去都是心頭一下抽痛,一次失望。沒了,接受現實吧!我不知道自己是緊張還是冷靜,我想我大概總是緊張地故作冷靜,努力的想可以怎麼辦了?阿婷借我一張電話卡,勸我致電回家打點一切。致電回家?我心頭一陣猶疑…我在怕甚麼?沒頭沒腦地按著電話上的按鍵,都撥錯了,再撥竟然是異常快的接通,我卻害怕電話另一頭傳來爸爸的聲音。到底是自己的女兒吧,爸從我第一句就已聽出不妥。
「好啦。我幫你搞掂。」
爸也竟然沒說甚麼。

一輪混亂的組織過後,我把單車孤零零的留在這裏,獨個兒走那回家長長的路—那一段足以橫跨整張地圖的路。腦袋一陣暈眩,不知道到底是向來太少運動、風太大還是我的惶恐作祟。於是沿路搜尋著,努力的嘗試全神貫注,卻不怎麼有用。偶爾被一些黑色的東東吸引了我的注意,竟也不急於走上前,到達之後發現也不過是路旁的廢紙,也許我早就料到了吧。在路上攔住路人問警署的電話,竟然無人知曉,那個太太堅持說我應該走進警局,我心想我那有空餘的時間再走些無聊的路途?急著詢問那號碼,7-11的店員卻異常的慢條斯理,well,他又有甚麼好著急的?隨手接過他寫的電話號碼,一句例行公事(卻不是經常都說得很願意)的Thanks便急急步出門拿電話死命的按著,接通了,說不了兩句,transfer,再說了兩句,再transfer,我心想你們別搞了,還要transfer多少次?!第三個人終於應付起我來(因為這裏只有三間警局,只能算他運滯),我把我要說的重覆第三次,聽筒另一邊傳來含混不清的英語,在吵耳的風聲中更加混濁。他重覆的好幾遍叫我等等等,甚麼都不用做就在這裏乾等嗎…總之找到了警署就會交還,well,那我不是至少也應該留下甚麼資料嗎?我用了不知多少時日才搞清楚他在說甚麼,OK, Fine,我投降了,我也只有等,甚麼都不能做,靠自己吧。在暗裏希冀丹麥這國家的人不會貪婪,但立刻否定了這種可能性,我就不相信世間有那個國家的公民意識好得會見到錢也路不拾遺。我暴躁起來,開始不切實際的想在心中大叫 “I hate the Danes”,儘管明知那是意氣用事。邊走邊自言自語著,是因為無處發洩嗎?我越想越遠,想著會不會由單車徑掉到馬路上去了…在單車徑旁邊jaywalk,我會因為掉了錢包連命也失掉嗎?簡直是種精神錯亂。還是會捲進車底?每次當太多恐懼,太多可能性像大浪般掩來的時候,總是出現OCD的行為,於是蹲下來逐架逐架的搜尋著沿路的車底,還在想該不該逐戶逐戶商店詢問,逐個逐個人…雙腿其實早已酸軟,開始疲憊,無力感還擊著那些潛藏著的壓力,防衛機制啟動下開始拖慢腳步。我看得見天很藍,那一輪還剩餘暉的落日把河岸映照得閃閃生輝。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走過這道橋,然而面前那迷人景致我卻實在沒空駐足停留。我繼續迎著風往前走著…記得早幾次掉了東西,我都可以回溯中途經過的每一站,總想得起它在哪,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覺得它會回來,它在某處等我。這是第一次如此的茫無頭緒…心裏迷迷糊糊的有一種印象—我也搞不清,或者一種期待,期待著它在某處重現的那幅圖畫,我覺得它在那裏等我。終於到達心中的那一點,又竟「如我所料」的不在。店子都已關了門,便走進附近的相詢,甚麼都沒找到只有店員的一臉疑惑。於是我多帶了半份失望上路,如此一邊走一邊不停胡思亂想著,目光是散渙地掃過地上的灰塵,還有餘暇發現哥本哈根的街道可以這樣髒骯。對於自己的不慌不忙有點中國人式的自責(還是只有我這麼認為?),強迫著自己看清楚那條空空如也的柏油路,就算明知道不會有所獲也好。同時竟然有閒情逸致思考著應該如何寫這篇entry,心想這樣奇怪的起伏心情大概很值得記下來—不!我該集中些!!!但又如何呢?要是掉在治安不好的Norrebro區準是回不來了…如此進入了一種妄想與逼迫的循環中,生命突然虛幻得可以。是我累了嗎?到了門前的最後一站,這是最後一個可能找得到它的地方,我看了兩三分鐘之後就知道可以宣告死亡,未見得放下心頭大石但也自然而然的吁了一口氣。回到家裏面,循例再找一遍。我累了。很強烈的無力感。這不是挺吊詭的嗎?

我不知道我應該失落還是應該樂觀。原來這時候我竟然在問些應該不應該的問題,著實好笑!電話的另一端爸爸說:「不用愁,學懂處理就好了。」事實上也不是真的甚麼大損失,沒了EPS信用卡,但也沒掉甚麼錢,沒有值得珍藏的證件相,新份證也可以待回港時才領新的,倒是要補領些證件,就此而已。我嗎?其實也沒甚麼,是徹底的呆掉了吧。既非不快樂又覺得「還不應該」開始快樂起來。已經不想再思考些沒答案的問題,就睡去吧。
晚上眾人又再次齊集Svanevej,談著旅行的事。別說工作,我連吃飯也沒心情。甚麼都沒理,漫無目的地在電腦前不知在做甚麼,的的答答的打字聲彷彿令我有點點的安全感。腦袋空空如也就開始讓夢魘進佔,「喂,你在幹甚麼?」
「為甚麼不工作?」(我不想理)
「那不是你要做的事情嗎?」(我不想理)
「別人都在工作就只有你一個在發呆。」(我不想理)
「掉了錢包就甚麼都不用做麼?」(我不想理)
「你這人就是這麼自我的了。」(我不想理)
「你根本就是被寵壞了的。」(我不想理)
「因為你是獨生女,你就是甚麼都不懂,你很自私,你只顧自己的,這裏就只有你如此,你很幼稚。」
(有時候,我心底裏還是第一次被覺得因為獨生而被歧視。奇怪吧?)

我再一次選擇了逃。穿起外套,關上門。
(「你看你這人多情緒化,自把自為。」)
Vin: 「你有咩SMS我啦。」
走到街上去,夜了,四處不見得安全,而且寒風陣陣。帶了電話卡,卻不想打擾誰。想到7-11喝杯熱朱古力暖暖身子,卻又一個錢都沒有。我在想,如果今天下午的我算狼狽,那現在我是徹頭徹尾的潦倒。感覺像離家出走,無處可去,最後獨個兒走進了車站,找了室內的一張長椅坐下,身體暖了些。旁邊的男人抽起煙來,我都顧不得了。人垂著頭,希望冷空氣能叫我冷靜些。火車到了,身旁的人都走了,我一個人低聲唱著「我甚麼都沒有」。閒著沒事幹,拿起手提電話把SMS又看了一遍,不厭其煩的刪除沒意義的過期留言,重重覆覆的按鍵聲像催眠。納悶。快要睡著。一個人在這偏僻的火車站睡著挺危險吧,我想。我還是回去了,賴在這裏也沒用。

回到家,大家還在努力的工作。
「我先睡一會。」
Vin:「我叫醒你啦。」
用被子把自己掩起來,包括我的一雙眼。和我的淚。
抽泣的聲音很小,我希望他們聽不見。

醒來,又是另一個世界了。都忘了。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04

懷香港

*聽著一大堆Eason的歌,很香港很香港,也就覺得溫暖起來。於是突然間很想寫這麼一個entry。請別怪我長氣呢,這些都可是很真實的。*

跟黃子健說起,我愛歐洲。
“haha… i like hk more”
其實,我又何嘗不是?

又回到那天跟Tiff的話題上…如何在這裏重新愛上香港。
雖然我的好友不很buy但其實我也很喜歡這句
「離開是為了回來。」
讓我想起在不同的事情上,也是如此。簡單的有如俗語有云,「小別勝新婚」。Cliché一點的可以說「人總是失去了才懂珍惜」。學術點說Marcia 的identity theory,人沒有Moratorium的闖盪就沒有Identity Achievement; Heidegger(來自陶老師《哲學的陌生感》)認為人的存在是從欠缺裏突顯出來的; 又有不知名的誰說過,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就到別的地方去。這其實也是我的經驗之談—很同意書中所說的,因為經歷過漂泊,所以想有個「家」。

走到美國去,見過美洲南美洲德國中東的人。喜歡知道世界上的事,但也喜歡說香港的事。第二次離家,竟然長達一年。沒想到在這不熟悉的地方,反而像完全融入了那種電影場景之中,似掉進另一個琉璃球內夢遊仙境,一點不覺陌生,把「為何我會再這裏?」這種問題拋擲出來之後彷彿消失在空氣之中莫有得到任何回應。沒想到人在海外的陌生感竟然不及置身旺角,是因為這種陌生被well justified嗎?我不知道,也好像沒必要知道。總之在這裏讓我感覺很安然…是因為這片天空特別廣闊嗎?有時腦內想起一些叫人傷感的片段,哼著一句半句聽得熟透了的調子,想乘勢大哭一場,來一種沉浸悲傷的浪漫(你該不會不知道我是這種人罷! :p),前額開始抽搐,鼻子一酸,雙頰熱烘烘的,眼睛變得濕潤,期待著的淚珠卻還在眼眶裏。香港怎麼那麼遙遠了?望著天,知道香港在另一端,在哪裏了?我想像不到,只是我就知道,我和你有著那麼的心靈感應,。

那大概是因為,你早就活在我裏面了。
交流讓你看海外文化嗎?你看清的其實是自己。
異地的文化,你只能拈到表面的一層灰,或者分析出石頭的組成物質(回想起Geog課學的花岡岩!!!),再貪心也不過整塊捧回去慢慢欣賞而已, 別妄想可以掘到核心!
向外搜索,怎麼都捉不住真相,隔著自己的眼鏡看,光線早已透過雙眸折射出不同的弧度。
反倒是心裏面的,才對自己最真實。
(嘩,果然是課堂所學的、僅有的康德+祈克果!)
每天的發現丹麥,甚至這個世界,少不免開始拿香港比較著。
之前已經很清楚香港的好,如今是再一次讓曾經善忘的自己再記起。

記起香港的美食(…!!!)記起手到拿來的方便記起人來人往的街道記起熱鬧溫馨的節日氣氛(快到中秋了呢…!!!)記起花多眼亂的櫥窗記起深夜也繁華的城市記起綠燈會閃的交通燈記起四通八達的馬路記起篷勃的文化活動暢遊全港表演場地記起興奮過寂寞過的K房……

記起香港的人。記起朋友有多疼自己。記起我們的擁抱。記起閒談過的。記起你們送我的。記起那些用一、兩個電話fill-up而沒有睡的夜。記起讓我想哭的那些話。記起只是喜歡賴在一起「hea」一整天的感覺。記起朋友曾經你們為我做過的一切。記起自己對很多朋友的那種很實在的一種在意,一種重視。記起曾經會把很多時間放在你們身上的那個我。記起經常很主動用言語,用行動去表達愛,努力去關心別人的那個我。記起想讓別人快樂的那個我。

如今,我還只停留在想至少讓自己快樂的地步,所以我會說,”enjoy life always!!!”
下一步,我希望我可以讓他人快樂。
Let’s enjoy life always…
TOGETHER.


對,我很愛香港。因為香港有很多愛我的人。記得飛機起飛的那一剎,我看著窗外閃閃生輝的夜景,飛得越高越遠…然後我哭了。不是因為怕、不是因為不捨,是我太清楚,這個地方有多好。我感激,我很想跟這片土地道謝。這些人太愛我了。

小時候,說過要一生也留在這裏不離開—那當然都是些傻話。
如今呢?我想往外跑。
但無論如何,我怎麼都會回來,回來再見你。
到時,大家都要變得更好。

Currently Playing《不如這樣》
不如這樣 我們一直擁抱到天亮
如果關懷是種補償 有甚麼不能原諒

倒不如這樣 我們回到擁抱的現場
證明感情總是善良 殘忍的是 人會成長


*我們都要成長,都要飛。只是離別讓我知道,我總會回到你身邊。*

學做好孩子

*一早寫好的entry,卻一直沒post上來,現在補回吧。*

作為這裏唯一的獨生女(哈哈,直至我遇到Tiffany),相比Vincent,皮和Winki,我這人是一慣的嬌生慣養,甚麼都不曉。於是便在這裏努力的學習打理家頭細務—唔,每日都是新的練習。

這個我,每天還是會把水打翻、睡前忘了關燈、出門忘了關門、把東西亂放、出門忘了鎖門、忘了把鎖匙留給皮……(唯一一次很有「手尾」地把門關了,鎖了,留了鎖匙,偏偏忘了錢包......)但結果在阿皮的指點和教導下…(「唔…我下次要搵藤條fit你呀!」「好論盡呀你…」「以我認識o既阿Q係真係會唔記得咖下…」),我開始在努力的學著煮飯(例煲意粉如何過冷河、煮蕃茄、如何炒一隻靚蛋、煎肉及煮食的先後次序等)、處理食物(那些要密封的那些要放冰格或放陰涼處)、拖地、洗衣乾衣、執屋、洗廁所……總而言之,一切都好像很簡單,但其實又很奧妙。原來要處理好日常的生活小節,也是一種藝術!!

每當能夠把一切做好,就很高興。每一頓親手煮出來的晚飯都讓人感動,我也很想參與在整個過程之中,所以搶著打蛋(嘩,我打的很漂亮!)、切肉條、煎東西等等(最近煮麵給自己吃,又吃皮留給我的Pasta...住家粉.粉溫暖的!)…很喜歡把地拖得一乾二淨一塵不染,再把雙腳洗淨赤條條地在木地板上來活踱步的質感。愛抱著一團暖暖的、剛洗淨的衣服回房裏去。

很享受看著自己成長的過程。可能現在才學有點遲,但每天都看著自己有所進步是令人欣喜的,於是每天都簡單,但fruitful。

有幸有阿皮媽媽的指導…我又怎會嫌你煩呢,倒是麻煩到你要「湊仔咁湊」!



回歸原點

*寫完之後,再一次發現自己是嚴重地social-oriented的一個individualist.
...總是充滿矛盾的一個人!!!*

幾件事情交織著,讓我又回歸起原本的問題來。


跟Tiff一個下午的詳談(很喜歡跟你談話! :D),整理出來這裏之後發生的所有事。說到自己的改變。說到自己和其他人的關係。

跟阿皮談及我們之間認識的人(太好了,一直同房至今終於可以如此好好的談!!!Isn’t this a good start?!),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我們自己。

到最後,少不免,總回到自己。

走進別人的日記,看到林林總總有關我的事,有好有壞,早料到,反正我這人不見就只有好的。
最深刻的是這一句
「Q是一個很自我的人
我只能這麼說」
介意嗎?有點吧。
坦白說,說這話的人我自問是跟我有一套截然不同的生活哲學,加上當時的處境…我也承認我當時處理事情的方式很差勁,
所以她這麼看是理所當然的。
只是既然如此,我也不想太介意她如何說我,因為我們從來本著不同的心做人。
我很自我。對,我怕太有立場太有主見的人,因為我喜歡變,愛flexibility。
但我總會有我的立場。
自我,某程度也是我的某種立場。自問有時候是individualistic的人,你是collectivist,你可以不慣我,我也無謂迫你原諒。
這句話不也說得挺自我的嗎?
哈,剛才聽著Eason的《多一點》
「人若關懷人多一點 光輝必出現 塵世也會被愛頃刻感染」

很好笑,我竟覺得矛盾了,而且已不是第一次。
*覺得世間上我遇好多好人,甚至全世界也會同意這些人是好人,
偏偏我就是不喜歡*

其實人有不同有甚麼奇怪
但我就是莫名奇妙的把一切放在一起…
一方面理性上不接受「你對我好我對你好」這麼簡單的一種關係形式
(當然這種reciprocity有其力量,但只是單一面向的reciprocity,而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從的話,是不足以走得很遠的。)
我信的是緣份是分享是溝通吧…
我就只本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原因而沒有接受別人表示出的友好
可以是很冷淡,甚至是討厭。
偏偏我的感情又要審判自己,對人不夠關懷。

所以說到底,也是有點介意,是因為這是自己一直也暗裏怪責的自己的。
在香港我還是個受朋友寵壞了的人,甚麼都可以忘了。
來到這裏,終於如我所願地靜下來了,短暫地抽離出一切人際關係,
又開始回到判別自己的問題上。
「究竟我係咩人?係好人定壞人?」
這問題我想我太概也糾纏好幾年了吧。還是沒甚答案。

目前為止,我發現我是個壞人。我太清楚自己的生活習慣喜好與黑暗面,但偏偏不知如何說清楚自己是好是壞。
又是另一個矛盾:
*也想做好人呀,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壞人。*
我覺得,我可能曾經是一個好人吧,曾經把自己的所有心思花在別人身上。
曾經每分每秒為人做盡所有可能好事。
現在我計算的多了。例如交朋友,我不必太刻意,寧願多花時間在值得我花時間的人身上。如果沒有甚麼結果的,何必硬來。世界這樣大!那就等機會來搞吧。
例如浪費青春浪費時間的事,我不會做。在這裏課堂太不知所謂,太無聊,不能令我成長或得著。乾脆多花時間到處逛,隨便找人聊聊天。更想去旅行。

是我現實了?計較了?我一向都很自私吧?我知道。
我又知道偏偏知道有很多人疼我。
*矛盾3:我是個壞人,為甚麼又會有人疼我?*
回報不了。我真的覺得很虧欠。一直都是。
很想很有「心肝」,但結果呢?
我永遠都像浮萍,又可時落過腳了?

所以我從不能很安心的自處
*別人對我太好,我怕,我覺得我不值。
對於自己永遠都不會對誰特別重要,我覺得失落。*
*我重來重視的人都很多,也看得很重。
只是我從來不可以為誰付出得多到放棄其他的。*

我真的不懂愛。真的不懂。
這種題材,我寫過許多許多遍了。
(一次又一次閱著自己以往的ICQ info,很傻!)
回來的時候,
我希望一切會有個答案。

信心嗎?唔…我還在等。
(噢,播著的竟是《我不好愛》)

我很善忘(又偏會可以記住很多)
很善變(但永遠都很陳Q)
很多疑(又有時太天真的胡亂相信)
但我很想很想有這麼的信心

****很想有信心跟你們一生一世的愛下去*****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04

我不懂藝術.

*時辰過了,不知道還是否記得起當時的心情?*

※KU的International Party裏,初次聽到其合唱團的表演(我本星期五便會開始練choir!!!無限期待!!)。他們唱的都是Scandinavian的情歌,都是我聽不懂的語言,只是人的聲音中那無比和諧的混合卻教我不自覺的感動,全身的血管都像抽搐起來,心裏有一剎那的感動…如火車鐘低吟催促著情侶分開的bass,如翩翩紳士的tenor,像敍事者的alto,和那美麗像天使的soprano…我沒想到,我竟哭了起來。對,我未必說得出那微妙的和弦組合是甚麼,但我就是那些和諧與不和諧的聲音敲開了內心的門。

※到教堂裏聽Girls’ Choir的演奏,能唱又能演奏樂器,還真是多才多藝的一班女孩子!!在這裏聽合唱團的感覺就是跟香港不一樣—在宏偉的教堂之中,需要仰望才可看到頂端那些仔細的雕飾,看到十架上耶穌,放在祭壇前用光照著的聖經,以及旁邊那些美麗的天使。整個教堂裏都是這種氣氛,沒有任何聲音,只有歌聲在空氣裏把你徹底的包圍,好像可以把自己完完整整地沉浸在聖潔的氣氛裏。有時調子低沉深隧,迴旋激盪,不和諧的音調直斥朵,像自己審判自己的呢喃、在罪惡中掙扎的痛苦、歇止欲望爆發的拉鋸。有時歌聲如天籟,高聳入雲,彷彿感到一股暖流注入體內,把整個人的身心都變得輕飄飄的,於是就一直往上飛,穿過雲層直達那永恒光芒的所在。我哭了。我彷彿聽見作曲者把這曲寫出來時,有多渴慕到達天的另一邊,接近他的主。

※雖說朋友經常會問我:「你仲有無畫畫?」(對大學朋友來說應該是新奇事,對我來說…其實也有點突兀的!!!)但我其實算不上是繪畫的人,也不懂得欣賞誰的畫作。那天偶爾隨大家走進Gallery裏,聽畫家在友善地介紹著每一副畫作,或者是她所愛的人,或者是一個他看得見的情景…那個北極附近的肖象不是正在展開雙臂說著 “Life is good, isn’t it?”一時間頓悟原來不必每每追問原因,有時一幅畫要說的,不必思考,早已呈現在眼前。突然不敢辜負作畫的人,於是定睛的看著一幅幅的畫,撇除那只懂分析不懂溫柔的頭腦(都是PSY來的training!!!),只用全身的每一個感官細胞去感受,用瞳孔映出的光線投入畫中世界,用我的心聆聽著畫家的言語。那一刻是意想不到的集中,我用最緩慢最緩慢的步伐(嘩,平時可時很高難度的演員練習耶!!!),把每一個動作做到最仔細,朝著畫的方向一步一步的走近,像慢慢被牽扯進那個世界裏面……我看見紊亂的思緒,我看見混亂的人間,我看見讓人溫暖的夕陽,我看見漂亮迷濛的雨景…這種心情我們不也分享過嗎?那一刻,我覺得我跟畫家的距離拉近了,剎那間像共處於同一個世界之內。其實我不也一樣嗎?不停的到處留影,就是為了捕捉人生中觸動我的那一秒。只是往往留得住影象,自己的印象卻多少留失了些…(想留下的是曾經閃過的concept不是empirical world吧)。想起那時看過Ada那本醉人的小本子,用筆墨描畫了她眼中的一切事物,很羨慕她的才華,同時也就恨自己不會畫畫!!!...看罷了整個畫廊,我坐下來,呆呆的望著眼前的那些色彩。閉上眼,淚珠滾了下來。朋友興高采烈地跟畫家繼續交談,或急不及待要走到別個景點去逛,只有我一個人還在發獃,依舊用著那不正常的步伐在感受著空氣的重量,彷彿帶著一些不知名的東西離開。朋友問我沒事嗎?我說不…反正我就是空有滿腔的感覺,我就是說不上來…也許是我累了吧。

X X X

真的很喜歡從藝術裏找到的共鳴與感通。只是越知道其神聖偉大,就越覺得不可輕看。人大了,已不再像以前般隨便大聲呼叫「我愛藝術」,因為深知道自己對藝術的知識淺陋得不得了,又沒真正在它身上投資很多時間,只能說喜歡,憑甚麼說愛了?(愛是要付出,要豁出去的,不是嗎?)在我決定真的要一生也走這路之前,我想我也不會再胡亂的說話了—它不是一個讓你大呼小叫的明星,不是隨便可以拿得起放得低那些雜誌剪報。這就當是我對藝術表現的一種尊敬。對於它給我的感動,我是無限感恩的,只是越了解,就越知道
我從來都不懂藝術。

Aristotle
“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自製ADD/DROP

有關上學。

星期二是個很忙碌的日子。


0900 -1000 NOT OF AN AGE—A series of lecture on Shakespeare
我又「如常」的遲到(可惡,沒帶鬧鐘來,電話怎麼也不能把我吵醒),到達班房時已是九時三十分。急急找張椅子隨便坐下,拿出一叠顏色筆記紙抄著notes(其實我帶來的簿都沒甚麼用,因為上課教的太少,沒甚麼好抄的)。記得韓國女孩說這課堂很無趣,讓她累得都睡著了,所以本來就沒有甚麼期望,反而是因為覺得Professor在excursion(嘻嘻…容後再談!!!)十分helpful,才來這裏上課「報恩」去的。沒想到這課堂才上了半小時卻也蠻喜歡的,至少他說話的節奏我可以接受吧,讓我覺得我不是在聽廢話,讓我覺得他是有備而來的—終於有些甚麼可以抄進筆記裏!!!再者他說的是我曾經戀戀不捨的Literature, 說起Comedy、Characters、Plot、Satirical、Didactic,一個個名詞一種種分析都是如此熟悉,像久別了的老朋友。終於第一次覺得自己在當中學到些甚麼!!!

1000-1200 Soren Kierkegaard and the Challenge of Existence
這個課是一開始就打算take的,一來是我有興趣去了解的存在主義;其二是我素想認識的、很「丹麥」的哲學家祈克果;其三是Professor畢業自劍橋大學哲學,多少都有點名牌心態…總之一切都讓我充滿期待。兩星期之後,我e沒多大時間看readings之餘,更發覺從中無甚得著。始終透過語言及文代的雙重隔膜去看哲學,甚至看透人生,再怎麼聽也是似懂非懂。彷彿明白他說的,又明知道自己捉不住當中的精髓。看著readings,一想起明早又要在班房中待兩個小時的莫名奇妙的,就萬分不願意。結果下定決心drop,(也結果沒有add另一個Heidergger的course)讓自己不致overload(逢星期二、四都是由早到晚!!!),有空就自習看reading好了!青春不應浪費嘛,我應該多留點時間做別的事,例如計劃旅行和為excursion預習,那才是真正令我成長的。(太好了,這麼說來我明早也沒有課~!)

1400-1600 Applied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很好笑吧?我說過在這裏不要再take PSY,只是到底這course實在一舉多得,不得不來。我竟然一時找不到schedule而忘了上課地點,弄得又成了最遲進去的一個。今天的內容比上次更無聊,幹脆把心理學通通都拋到腦袋後面去了,專心的說著NAVIAIR這organization(我們會在18/10到這空中安全機構參觀)當中的工作模式呀甚麼的…上了整整一小時,我半句都沒抄下,就只和身旁的Tiff在紙上ICQ!下半場,Mr.粉腸來一次present,他的presentation skills還算不過不失,只是叫我莫名其妙的是全班連同Professor都在熱烈的跟他討論NAVIAIR的具體工作細節和市場架構,像幾個人在閒話家常談政治經濟,天呀,你們收了它的佣金麼?!我很想站起來舉手問一句:
“Excuse me, isn’t this a Psychology lesson?”


1900-2135 Danish Language for Beginners
終於上了第一課的Danish,我真的大意到不得了,這次就算找到了schedule卻也沒寫上課地點,結果比原定時間遲了個半小時才到達班房!!!語文這東西,到底錯過了也很難再catch-up(但之後會不停的走堂呢……T_T0),但沒想到我到底也是個愛語文的人(以前可想過入HKU BA的Linguistic或者中大的MLC!),也勉強讀出了幾個生字過關,還急急的scan過書本的頭一頁,學會了像其他同學般介紹自己~!!!(老師還說 “Godt”呢~)然後我就開始無限興奮地,自顧自的練習起來,回家的路上不停嘗試用奇怪的方法讀著看見的文字…丹麥人聽到一定會覺得很有趣吧?!晚上回到家中(hehe,是家呀!),裝勤力地拿出書本出來又讀著幾遍,聽著自己的奇怪發音,一邊傻笑,叫同房跟暫住的Winki都受不了…hahaha!!!

教大家幾句: (鳴謝芬蘭小丸教Finnish!)
jeg heller ___ = I am ___
*ya he喇 __* (音調是 t; s t; s)
jeg kommer fra ____ = I come from__
*ya call f-(h)-a ___ (也是同一音調)*
jeg kan selfvo(with “/”)glig tale kinesisk = I can speak Chinese
*ya care sel-夫於切-li tail Kin-net-sisk* (t; t; t; s s t; t; s d)
Og jeg kan ogsa(with a circle on top) tale engelsk
*餓 care ost tale en-elsk*(t, t, t, t, t, s~d)
Med jeg kan ikke tale engelsk
*媽夜切 ya care i-k tale engelsk*

其實還有一科Danish Culture...都沒上...(聽說又是一樣的悶+混亂)明天又上課了,現在來備個課吧!!! :< 我依舊會記得要學成歸來!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04

幸福

很奇怪,我向來都很容易不自覺的跟人比較起來
也就很容易妒忌(甚至連自己也不自覺)

就只有對著朋友的幸福,是例外的

在電話裏聽說朋友跟喜歡的人拍拖了
看到朋友跟男友的幸福甜蜜
目擊別人跟男/女友說話時的快樂聲線
收到一個身在外國的朋友要結婚的消息
見到他人的伴侶刻意到丹麥探望另一半
知道同房的男友聖誕節會來歐洲與女友共聚

不知為何的,很感動很感動.
幸福
總是讓我感動得想哭.

就算那不是我的
仍是美得要死.

給所有朋友仔:
祝幸福.

就讓我發一下脾氣

*可以跳過...這不過是我的文字therapy.又或者,我的attention seeking,我的defensive mechanism...我的訴求.從來都不很合理.哈*

可能這些日子都太累太頻撲
可能這天一個人在家吧
可能亮著的只是昏黃的燈光(小時候很怕的那種,總讓我想到死亡)而看不見外面的太陽

百無聊賴,卻又好像"的起心肝"的周圍去翻閱別人的日記.
一半是百卦,另一半是覺得自己不想跟任何人失去聯繫.

看著別人的日記,過得很好.很替你們高興.回想自己又過得怎樣了?
生活還不錯吧,混亂的只有我自己.

開始很羨慕在別人diary裏出現的那些留言.

我明知道的,我明知道你們很疼我,我明知道你們很忙,我知道.

但這一刻有點覺得被流放在外的感覺.

我明知道的,是我這人本來就太無尾飛陀

A:"如果你對所有人都好,咁即係亦都無邊個真係對你好重要過!"
Q:"唔...所以我而家咪嘗試擺多D時間o係重要o個d度..."

哈,其實對我重要的人很多.你們不知道吧.

我從來不屬於誰人
所以也沒有誰屬於我

一切也是自己作的業吧.
有時看到朋友對我的好,我會感動,只是我覺得自己不值.
我又何時為別人做過些甚麼.

To put it simply
對不起呢,我也知道大家沒時間找我,可惡的事我竟然也在此忙個死去活來...就是靜不下來的這幾天.

我也不介意一個人生活.況且在這裏,有阿皮有Vincent仔有Winki有Simon.每天也有新生活新朋友(嚴格來說,可能還不算朋友...)新刺激......

只是,拜託,
I REALLY MISS U SO MUCH

*別擔心,這不過是場過雲雨,說到這裏,我已經好多了.原諒我的自說自話.*

I REALLY MISS YOU SO MUCH

Tuesday, September 21, 2004

別告訴我這是Culture Shock

1. PSY堂粉腸一條
I/O PSY的課堂中有某男先生酷愛發表偉論,而為表其高深偉大(實際空洞無物)之見解他往往對於Prof.冷嘲熱諷;對於Prof.的每句說話都加上幾百巴仙的個人意見然後無限量擴張,整個課堂中這位先生的說話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此人絕對不許其他人有礙自己的偉論得以被發表,故此早在旁邊的任何人對我和Tiffany的小聲討論有意見之前就先示威,更用一大堆terms就為何別人說話會影響自己集中「聆聽」(哈!好笑!大家sense到佢有幾無聊未?!明明想叫人o地細聲d講咩perception同attention o者?!)解釋一番,哈,你以為只有你才會Memory & Sensa麼?此人更目中無人,斗膽在課堂中間突然命令Prof.滿足其要求關上窗戶,實在欺人太甚!!!能夠升讀Master,實在叫人莫名奇妙……

2. 低能Prof.
此人素來如本人有聯絡,而且似乎還是不得已的那一種,要應酬我這International Student實在身不由己。來到此地之後因為internet問題我跟此人失去聯絡,及後在一個walk的前夕才得知其資料,還要是很概括的那一種,連時間地點都沒有。結果翌日也就沒有我的份兒。E-mail再來時此人催促本人儘快答覆是否會出席他/她/它安排的Visit,但沒有資料沒有時間地點。我就有關資料相詢,此人卻迫得本人要先報名入局才提供內稱。答應之後,此人聲稱本人必需出席所有Visit ,一但缺席必需向有關當局的高層寫信交代。心想大事不妙,立刻看看programme,發現錯漏百出。

1) 活動有內容沒有時間。
2) 活動有時間沒有內容。
3) 活動有時間但內容是丹麥文。(註:這是安排給international student的活動)
(P.S.對於send Danish e-mails給international students, 以及在已知international student人數之下仍選擇些完全容納不到所有學生的場地, KU早有前科。)
4) 時間表順序寫到12月8日後開始出現10月及9月29日的活動。
5) 其後出現的活動部份重覆了前半部份的,有時沒了時間有時沒有內容,但所有活動的時間地點日期混亂非常。
6) 後半部的日子全錯。(例如9月29不是星期一)

另是日本人戰戰競競地應此人之邀前往哥本哈根某偏僻車站,跟同行的Vincent走了至少三至四個運動場跑道(haha,亦即皮姐量度一公里的單位!)的長街才找到這所參觀的學校,呆在校前好些時間都沒人,便打電話到校內查詢,才知道Visit突然延遲到下星期一,而此人完全忘了要通知有關學生。哈…。哈。
無o野呀?!Translation Department Head點做o野咖?!咁亂咁disorganized...!!!中學生都不如!!!

*如有興趣見識一下,請直接聯絡本人。*

3. 惡婆
由於宿舍內電話線尚未完善,於是發生問題。我們房間的電話往往被接駁至惡婆房內,相反其父母的來電也常由我們接聽。此人對於收到wrong numbew感到非常不滿,那晚把我朋友罵了一頓之後翌日還大駕光臨走來說有人深夜致電,暗示令她很困擾。Well, 情況一樣,我不見得比你好過好少。她當然不會扮屈鬱,就只帶著她經常濫用的微笑橫行霸道…嗯…我討厭這種女人的權力。

4. 住宿
本來對於能入住媲美宜家示範單位的靚宿十分滿足,但逐漸發現各種不公平之處:
1) 大房跟中房(現時我們的單位)相差一陪大小但全年只相差1000kr的價錢。
2) 我們的中房是全座宿中最小的房間,中間還要有一條柱。
3) 我們的中房間隔奇差,廚房放床邊,廁所在窗口邊,Lan線在牆角,總之間隔早就固定,沒有甚麼移動的餘地。

是我怨言太多了?我可以說,來了這麼久,我一直都很忍讓的,但這些…實在是太過份了!!!

Bitchy Talk

最近朋友們特別多感情煩惱,自己因而聽了不少,有時驚訝有時平淡,但總而言之還是多帶點無奈。事情往往不是我可以處理的,也就只好借一雙耳朵讓大家暢所欲言,(哈哈,肩膊借用暫停務一年,不便之處,敬請原諒!!)再加上點點的支持(唔,這一環我是比從前弱了許多),也算一種抒緩吧。其實甚麼都不能做,就只希望大家能夠快點好起來,那我就放心了。

只是昨天說起,那些聆聽別人甚麼感情煩惱的,大都是些獨身的人。細想之下才恍然大悟…頂!還以為自己值得別人信任還是甚麼甚麼的,原來歸根究底還不是這個……

朋友們請放心,在丹麥這鬼(佬)地方,我有理由相信我的獨身情況會遲續。(如果要聽全知賢的命令,我想我這一生都要長留丹麥了…又說不定,我應該對王子埋手?!)對靚仔(sorry,作為一個香港人,我覺得這個term最親切)的觀賞只處於櫥窗階段,而堪稱「好得」(roughly defined as又靚又好仔)的更加少之又少。好一個Svanevej Traffic Light Party,(as to indicate your dating status)實在可媲美我們的寂寞的心俱樂部,一大堆綠色衣服的人稀來攘往,好不熱鬧,都是鬧著玩的居多。以為有甚麼活動讓大家高興一下,但發現只有空空如也的pantry,裏面煙霧彌漫,都是些或寂寞或無聊或趁熱鬧的人罷,隨意找個誰來攀談,說著不明的話題。(倒有點掛念以前PSY裏的小搞作,雖不盡如人意但也聊有心思,想起也總回味無窮!)有些生澀有些親熱有些左擁右抱有些獨守陰暗的牆角。每人手中拿著一支啤酒,邊喝邊講,話未盡而酒已乾,但背包裏又有數支。歡呼過後留下一台空樽一湧而上到房間裏再續下半場。啤酒顯然不是我杯茶,年紀大了又早就失去了要認識全世界的興致,就只會拿著一大包朱古力奶不能自控地「隊」至腸胃不適,沒半點酒精到肚但又頭暈暈醉醺醺,很無聊。警鐘誤鳴把內心警號擴大,我不想久留,反正頭有點痛不如乖乖在房裏休息,開著的大門引來不少人借廁所借杯碟刀叉洗手。一晚之後遍地泥沙,我和皮都早已累透,卻還是在深夜二時多默默耕耘地洗碗吸塵拖地。(當然皮做的比我還多)已經疲憊得不想說話,就乾脆一聲不響地,重重覆覆用力地擦著碗碟。又一個晚上。青春是很容易揮霍掉的。

對我很認真又很隨便,我其實沒甚麼所謂,不會介懷太多也不對誰特別有興趣,不想獨自一人又討厭聯群結黨。倒是想認認真真的交個朋友,就此而已。讓我想起那些三十多歲的人,怕寂寞就很想找個伴,卻又不喜歡太casual,因為已不再年輕。天呀…我在說甚麼?!

還記得也不是沒遇過好的,只是畢竟也二十歲了,好人大概早已亮起紅燈。真是的,朋友看上那個五官端正誠實透頂不吸煙不喝酒彬彬有禮的竟然帶著個空運到此的極品女友,輸得心服口服,叫我也為你傷心!!!而我,誤打誤撞在好天氣下走到那迷人的海邊,碰到別人的朋友,心想實在夠運!一點記不住名字就只記得他看著我不停的微笑,可惡到不得了,但最後還不是一樣的命運—又是紅色T-shirt, SHIT!

最後大概就落得米菲說的黑色下場—壞掉了。算了吧。

感情煩惱熱線繼續開放。放心,我沒有感情問題要煩。
…還是趁早習慣獨身生活!

P.S.雖然名義上是單人房,但房裏卻放置了一套兩件的餐具,還有幾個大中小煲,實在多於一個人所需的。難道連大學也識趣,知道大家到了這年紀,也是時候找個伴了?!


Sunday, September 12, 2004

上課

寫了這麼多,我想上課對我來說是比較失色的一環了。

先談談Philosophy of Kierkegaard,看著Kierkegaard的early journals,他的疑惑,他的矛盾,他的堅持,他的熱誠…讓人很能投入他的感情之中,頓時泛起一陣窩心的親切感…一個一生都obsessed with INNER SELF的人…!!!只是Prof.說話的節奏頗慢,雖然說的也算重點,但總是得著不多。同場的學生都很踴躍,只是他們的速度和accent並不容易跟得上,更何況要我習慣坐著聽聽寫寫的學生加入其中!再者我又覺得他們說的話不見得經常都很有意思。於是我在安心的做旁觀者,從抽離的角度觀察這種上課的模式,就當「每天都是一種新的練習」吧。下課後,我還想到了好些問題要問問Prof.,他依舊保持著那鼓勵性的笑容,只是我總是覺得他不曾打算跟我就任何問題討論下去…well。

在這裏也認識到一兩個同學,往往談不上一兩句就走。我連續兩次也不謀而合地坐在丹麥男生的鄰坐,而且很fit那種錯誤的、丹麥人as reserved的stereotype(幸好我還是遇過許多別樣人)!他們總是不多話,經常都好像在思考甚麼,又不願意主動打開話題,問幾句才答上一兩句。他們大都是很認真的人,又在上著認真的課,大家的話題有點保守,嚴肅得好像不能太開放地討論(I don’t really feel comfortable with the discussion really…)。可能是因為哲學的關係吧…?身旁的Charni(男)(*早知道外國的人名難辨雌雄,看我多貼心!)提議一起搞個study group,我想何樂而不為?期待到了那些時候,大家可以放開點談…

另一科是Danish Cultu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熱門科目。打響頭炮的是Mr.Peter Christensen,之前已見識過其(時而)風趣幽默的作風,只是第一課卻令人大失所望,把維京人的歷史講得混亂一片,又或者只好怪我這見識淺陋又common-senseless的人對(尤其早期)歐洲史一竅不通,聽來像一盤散沙,抄了一大堆無聊資料卻完全搞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這一課到底是認識其他學生的好機會,而且難得來到丹麥認識一下這國家,蠻有意思的。只好期待著之的Danish music, literature, architecture, art, film, TV, immigration & integration, policy…等等會更加精彩。特別期待隔星期的Museum Visit!!!

第三個course是Danish。在這裏不學懂一點Danish實在難以生存…特別是不只本地人,連Swedish、Norweigian、Finnish也能流利的用同樣語言(they are all dialects of the Scandinavian language;但Finnish除外,只是Finnish人多少也懂他們的語言)與Danes毫無阻滯地溝通時,you are all alone。我不期待要加入其中,能學懂超市、食肆裏的字眼及懂得pronouce街名、人名便很好了。

還有A series of Lectures on Shakespeare,再一次因為KU的謬誤與資訊不足miss了first class。另外是一舉五得的Industrial Psychology: 1.可以認識PSY人 2.較容易掌握 3.可以transfer 4.可以和Tiffany一起上課。 5.只計attendance不用考試。

總括來說,科可以不停reg(for 出席only),但試可以選著考。
但更重要的,是書可以到處讀,生活則是獨特不過的。

結果,我放棄了一個sem硬食四本俄羅斯名著的Russian Literature。取而代之的,是星期一三五的day-off,及一個可以去short trip的周末。

容後再續。

To one of my best friends

我在想
我慶幸我問了這個問題.
也許提起過往的事令人傷感
但至少
這條路多了我這旁觀者
就算實際上幫不上忙
也至少可看著你
陪著你走

我要說的說完了
寫這段是很想用告訴你
你絕對值得我為你耗費這麼多電話費
值得我用一個ENTRY去紀念(...啋!)

謝謝你對我的信任
也謝謝你做一個讓我可以信任的人

真的很高興可以認識到你
更高興我們都在對方身上學到許多

總之我是說不出的感恩
這個晚上對我來說很fruitful呢

我不知我要說多少遍你才會明白,哈.
但其實
己經不再重要了.

請記住,我會一直把你當成我的好朋友
(please don't feel stressful about the "reciprocal thing" though)
需要我的時候,
I'll be there.

p.s.記得早點睡!

孩子

還在做《Ctrl+Alt+Del》的時候,對失憶做了好些聯想。失憶其實也像帶著意識走進了另一個嬰孩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甚麼都不知道,不知自己的父母親是誰,不知道自己身在那裏,不知道身旁拿著的是甚麼東西,鼻子嗅到的是甚麼味道。只是一個嬰孩對自己身處的世界比我們來得更無助,對於環境裏讓自己不舒服的一切,他們都沒能力親手去改變。(我不知道嬰兒們有沒有能力去感覺/分析這一切,但若然答案是肯定的,那種壓力和恐懼一定大得難以想像…!!!)除了哭。

長大之後,我們仍是不斷面對新環境。只是比起剛出生的嬰兒,比起剛入學的孩子,我們都對一切有更多的把握。

今次,我又要像孩子一樣重新開始了。
記得Louise(我的好mentor~)問過我:
“Why are you coming to Denmark?”
事後回想,有許多許多理由,可能是by elimination,可能是一些機緣巧合。但坦白說,我又何曾有真的思考過為甚麼是丹麥?最想去的其實不是這裏。
但我只是想走。很想很想走。

結果我來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這大概也是我想要的,我對丹麥甚麼都不知曉,反而沒有期待錯配的那種失落。像小孩子一樣,把一切重頭學一遍—怎麼處理自己的生活?如何可以到想去的地方?肚餓了怎辦?一些看來最簡單卻又其實最根本的全都成了問題。也許真的如海德格所說(剛在看陶生的哲學的陌生感嘛~),存在就是在缺乏中突顯出來了。

於是,我重頭的學生活。這才發現原來以往我沒有對生活認真過。

也會覺得無助。一切曾經來得那麼容易,現在連明天做甚麼、下一餐吃甚麼也要想。只是人就在環境驅使下變了。不是「憂心」下一餐,而是「計劃」。不是「煩惱」怎麼走到要走的地方,而是「發現」新的路徑。

對。就容我從煮飯說起(容許我離一點題)。以往在香港,想吃的東西琳瑯滿目,自己煮倒是未必吃到想吃的(因為技術問題!)。在這裏,想吃自己喜歡的,除了煮就沒選擇。(我不知我是否說過,跟人聯繫還可以用上網的,跟食物卻怎麼都不可能聯繫了…)所以那個擔心自己素來不會煮飯的我,顯得興致勃勃起來,很想研製些新菜式。像今晚,我和皮煮了我們的第一頓飯。很簡單的螺絲粉,加點pasta sauce,一點肉絲(其實還沒搞清楚是甚麼肉!!!),用些茄汁豆點綴…不夠入味,再加一點就是了,下次又會有更好的方法。吃著這簡單的東西,花錢不多,但真的很滿足!!!於是我們開始談論麻婆豆腐漁香茄子咖喱雞/雜菜飯西多士奶茶闊條麵還有阿皮拿手的焗吞拿魚意粉。我想,我應該可以變成一個good cook回來!!!

*Hey, send me your good recipes, 撚手小菜please!!! And any other cooking tips!!!最多我應承返o黎煮餐飯過你食!!!*

走路。依舊記得第一天人生路不熟,卻想起快要上學到處走的彷惶。只是現在已放心的讓自己「迷路」,反倒吊詭的失去了迷路的感覺。有時用心的觀察周圍的事物,看看街名(我期待我有一天會記得住這些陌生不已的文字),倒是不自覺的把一切印在腦海。情況再差,還是可以看map,甚至可以問人,沒甚麼好怕的。可能幸運的事,Copenhagen還算是個滿安全的城市。不知不覺間,一起茫然的踏上5A,卻找到了各式有趣的店子;發現了來回家與家之間的巴士路線;找到修理相機的地方…還有無數個轉角我還沒去!

在哥本哈根的其中一個恩賜,是經常見到許多孩子,每一個都可愛得不到了。一旦覺得孤獨,覺得無助失落時,看到他們的臉—很單純,卻有說不出熱誠和力量,立刻令回了精神。
「我們不都在為生活而努力的成長嗎?」
他望了望我,甜甜的笑起來。

Friday, September 10, 2004

For a Change & Nothing Really Matters

*想了很久,最後決定就用這title,一來讓我想起Eason的CD(嘩突然很想聽…),二來這也概括了我在丹麥這裏學會了的幾件事
1.知足
2.Problem-solving
3.豁出去,勇於嘗試新事物
其實只是很散亂的想寫一些有關我自己的事情*

※天氣總是忽冷忽熱,走在街上陽光時很和暖,一到暗處就變冷了。忍耐一下,陽光總是在轉角。

※總是有人在你附近吸煙,於是漸漸習慣了香煙的味道。(雖然我沒有吸煙的打算)

※喜歡上走路,也許是因為這裏很乾爽吧,都不怎麼流汗,還迎來一陣陣涼風。總是喜歡慢慢地走著,一旦迷路了還是可以東張西望走走停停,沒有甚麼要著急的,反正總會有到達的一天。只是發現這裏街道太多,問路有時用途也不大,要多點恒心才行!!!

※過馬路的時候總是有點古怪,因為車子總是從不知名的方向駛來(這裏的架車規則跟香港的很不一樣),兼且總是在半路中途還沒意識到甚麼便轉了紅燈。我這才猛然醒覺香港的綠燈會閃。所以學會很alert地一看見紅燈就狂奔起來。幸好這裏的司機也挺considerate,刻意駛得慢一點以免撞到踏單車的人。(只是有時候他們遇著綠燈也照樣駛過確實有點駭人…)

※無故地愛上洗衫,喜歡那種managing your own life的感覺,喜歡親自看著自己把衣服弄乾淨,等著它乾掉可以再穿上那種期待。很古怪吧?(媽媽聽到一定很高興!)

※來到這裏之後很想煮東西…很想加點創意弄點自己喜歡的,還早已想好了要做甚麼菜!大概回來之後我會是個好廚師呢……

※來這裏以前怕Clubbing,怕被迫飲酒作樂,怕夜生活。只是大概在酒店裏獃了太久,很期待跟新朋友Hang around的生活,偶爾壞一下也不錯,反正在這裏落pub本來就是平常事,不妨就投入這裏的Nightlife Culture。有時也想試一點白酒紅酒啤酒甚麼的,曾經怕喝醉但這裏沒有誰會迫你做不想做的事,things can be in control。

※拿到相機以後一如以往很努力的到處拍照,想必很快又會把電腦放得滿滿的…!!只是現在少了壓力,反而有種「很想跟大家分享」的閒情逸致,享受著整理及重溫照片的時光。

※開始再pick-up了看書的習慣,一口氣用一個晚上把那本無聊書看完,輕鬆一下,思考一會,倒也愉快。Just finished:《蒲精列傳—不能》; now reading…仍舊是陶先生的《哲學的陌生感》—一個人的時候看這書總是很能抒懷。

※很想多看報,不過不能上網的話一切都有點困難…偶爾知道世界仍在運轉,感覺很好。

※覺得害怕的時候,不能像以往般隨手撥個電話就能安心,就只有到處走走,冷靜一下頭腦。有時跟誰聊上一兩句,聽聽音樂,喝杯朱古力,就好了。

※電話費太貴,害得我這電話王也只好投降,每天只是不停的SMS,練得一手精堪的螳螂拳。還要學會straight to the point,別長氣!

※有時在街上停下來,覺得滿奇怪的,為甚麼自己會在這裏?走在完全不熟悉的街道上,看著金髮藍眼的陌生面孔,說著不屬於自己的語言,不著邊際地談著各種話題,理性上覺得十分古怪,但感覺卻早已融入生活之中,好像一切來得自然不過。相比起來,一個人在旺角逗留,看人潮在身旁流過反而讓我覺得更陌生。我就想,在陌生的地方裏,陌生的感覺實在well justified,反倒令我覺得安然呢。

※早就料到會遇上看不明白的signs,所以總是很留意丹麥的文字,想從中看出些少端偽。習慣了永遠不會讀也記不住別人的名字,習慣了各式各樣的accent,習慣了別人在你身旁用些你丁點也不明白的語言說話,,的確是很難插咀,而且必需很主動。

※溝通的確是個問題,我不奢望也不天真得以為它不存在,(這大概是GYLC的功勞)乾坐一下之後告訴自己不用太著急,我有一年的時間慢慢get into the group。有時就是要多點勇氣去加入別人,要多花點時間跟別人坐坐觀察一下大家的生活方式,留意歐洲人(particularly北歐人)的話題。有時難免有點悶悶不樂,但知道也不過是culture shock,總會過去嘛,反正又不是沒嚐過這滋味。

※說到旅行,本是很想到各式大城式著名景點拍個照當個100%的遊客,但現在倒想到些陌生的地方去,例如北歐東歐一帶便是少有涉足的地帶…隨意的就在那裏走走,等待碰上甚麼奇遇然後給自己一些surprise一些insight。

※之前一直擔心技術及距離問題不敢踏單車,但想能夠如此到處遊歷是難得的自由自在,決心要把自己訓練有素。回來之後說不定可以踏單車回中大!!!
※開始明白人生果然是有大部份時間花在等待之上。在香港總是討厭等,然而在丹麥卻是異常的有耐性,走了巴士要再待半個鐘仍是自得其樂,坐下看看書又是一條好漢。

※ 在這裏明明可以肆意的破口大罵滿口怨言也沒有誰聽得懂…但也許正因為沒
有人聽得懂,也沒有說的意思,於是我在崇劇處學來的(well,姓賴?!)爛口也就戒掉了些。

※起初對屈蛇很不安,不知如何面對同住的朋友,又不知道同房到底怎麼想,總是覺得寄人籬下,覺得理虧又怕孤軍作戰。最後還是決定說出真相就好,而且最終也衝破心理障礙跟同房訴說了種種擔憂,於是就安心了。我這人還是比以前多疑了,現正努力的學著相信別人,脫離各種的stereotype與bias。簡單一點,一切都會來得自然些。

※很想找工作。能在外地工作一定是很特別的經歷。

…總之就很想好好的過這一年,experience life to the fullest,幹些沒幹過的事,要帶著難忘的回憶回來!!!!

好滿足~A Tribute to Vincent the girl, my friend :)

*如飯所說,「你就好啦,有靚女Vincent陪!!!」哈哈哈!!!*

還記得初到步的頭一天,想著要面對的事太多了,好像有太多要做的卻又茫無緒,好像有太多時間又無處消耗,好像有太多時間卻又沒有錢。我的同房很節儉讓我一時間不很習慣(what?!這揮霍的人真是…),像一個$25的晚飯(either是一個串燒+炒飯 or一個大旋風雞卷)都要盤算好一段時間,讓我這向來愛猶疑的人更加不安,想吃又不敢吃,想試又不敢試。直至走進某小店,買了雪糕之後吃個痛快,然而用了13大元卻不禁有點內疚。

那個時候,就是你的一句:「嗯…好滿足!」

讓我記起了, “ENJOY LiFE!”一向是我的doctrine。

喜歡一起刨Copenhagen This Week,四處搜尋免費concert!!!
喜歡電話震動時收到來自你的SMS,很sweet!
喜歡隔幾天就見面,即興地相約到處走走。
喜歡一起坐在路旁的Café,聽著音樂,聊著大家的心情與大事小事。
喜歡在車站說話,不論是麥當勞門外、長椅上、天橋上、列車上、還是隔著月台。
喜歡合資買零食水果Diesel牛仔褲。
喜歡在CBS上網,明明背對背面對面然後用電腦ICQ。
喜歡有你聽我的勞騷。
喜歡到你家中一起煮飯,第一次親自下廚!!!Lemongrass Chicken+磨菇汁+蕃茄汁+薯仔,飯後再嘆一杯Earl Grey Tea。
喜歡一起逛Stroget, 逛Valby Kulturdage。
喜歡盛裝的Vincent,hahaha!!!
喜歡一起到數碼港,儘管商店全都關門大吉依舊可以拍照拍得樂上半天!!!
喜歡有你跟我分享,一同學會享受這裏的生活。

結果中同就是中同,(很威的一個「朵」!)有著自然而然的親切、信任與默契。沒想到中學時代沒怎麼談過話,現在終於可以好好的做朋友呢。

Thanks for making my days here so enjoyable!!! I believe that we will create many more precious memories together!!!

…熱切期待明天的Malmo之旅!!!
(噢,已是4:00am了!!!明天還要早起!!!>_<)

低能事件

1. 戴著眼鏡洗澡。直至霧水滿佈的那一刻才發現。

2. (看著天空的雲,two parelle stripes with some crumbs in between)
Q: 「嘩…你睇下幾得意!!!」
V: 「…好似我o地食o既麵包咁!!!」

3. (正在趕路)
V: 「咦?竟然有風車?!」
Q: 「嗯…唔通o個邊就係荷蘭?!」

4. 不停為各式地方找些港式analogy。不亦樂乎。
這裏有...
彌敦道旺角尖沙咀文化中心黃大仙沙田工業中心黃埔半島豪庭世界殯儀館數碼港LcxLog-on萬寧莎莎卓悅吉之島Ikea實惠HMV百佳惠康華潤日本城堔圳

5.(兩個人呆呆的看著正在過馬路的白鴿,想要拍照)
V: 「哎呀佢過完啦…!!!快d行返轉頭啦!!!」
Q: 「不如你做d o野引佢行返轉頭啦!!!」
V:「o下點引呀…喂有車呀呢度馬路o黎咖…!!!」
(如是者撓攘了約十分鐘之久)


...待續。(肯定有續集)

一些人.一些事

※在酒店裏ICQ了好一陣子後正常離開,附近一群正在圍著喝酒的人竟鼓起掌來,原來是因為我驚人的打字速度!!!原來他們都是來這裏參加Conference的學者,談著宗教、種族、全球化、GM Food各種話題讓我很感興趣,還友善的邀請我加入他們的行列!!可惜的是待我ICQ完畢後已是曲終人散,錯過了這機會倒是很可惜呢!!!

※ 記得Osterport,在Norreport…竟尋回了那曾經熟悉的味道…那是「你們」的香水味!!!

※ 走進一間小店,內有兩男一女呈嬲字狀的三個本地人,一見我進來便熱情得很,(店內的斑點狗走過來試探著這訪客,倒也親切!)爭相追問我是從那裏來的?他們一聽到我是香港人立時雀躍起來,提起他們的Princess Alexandra文雅麗… “We all love her!!!”… “…and of course you too!!!”一大輪greeting之後是 “So what is it that we can do for you?”於是我談起我那可憐背包=the one with a broken zip-那兩個老年及中年的男人七咀八舌地追問著實際情況,很努力地用僅有的英文解說他們所知的,直至Adrian催促著我趕巴士,他們都不忘要把那塊wax塞到我手中,捏在手心時感覺很溫馨!!!臨走時我堅持說,我一定會再來的。

※到了九月十日下午一時正,就在那個容納了近二百人的Church Hall內,重遇了音訊全無Tiffany!!!一想起把她一個人留在這裏一個月,很孤苦無依似的,就覺得有點難過!看到她是異常的高興,沒想到她比我還興奮(那個o型咀hallmark我絕對認得出來),立刻從座位中衝過來抱著我,還差點哭出來!!!我們都叫了起來(周圍的人都在看,但管它甚麼的!),畢竟這個擁抱我們已等了多時,沒想到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讓人覺得溫暖。

※認識了Tif的同房,來自台灣的庭郁,感覺竟然很「同聲同氣」,親切得不得了,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海峽的距離吧?用著帶點台灣的口音說國語竟也自在不過,(「真的耶~」、「不對啦~」、「蠻好的~」…)還很想很想跟她分享我喜愛的台灣音樂!

※記得第一次搬酒店時那位的士大佬,聽我們糊裏糊塗的嘗試讀出如“Kongens Nytorv”等地名,不禁好奇的問: “Are you trying to speak Danish?”然後我們開始了那短暫的丹麥課,單是學著讀這奇怪的 “Stroget”已是難上難,沒想到原來這文字在丹麥文裏也不多見… “Itz even difficult me to pronounce!!!”

※Philosophy Class裏的Prissa是印度人,跟我認識的Jyots & Deval同樣聰明,還帶著我最欣賞的British accent!!!

※在Metro(sth like地鐵)遇上在Philosophy library遇過的女孩,厚著面皮搭訕,沒想這名叫Sofie的女孩友善得很,還邀我去下星期的Party!!!

※這裏有很多叫Rikke(or Vikki)的女孩,都是束馬尾戴眼鏡蠻爽朗的類型。又有許多叫Louise的,我認識的都是長金髮藍眼的高瘦女孩,不多話卻常帶著一個接納的微笑,willing to listen又樂於助人。一個是我在Philosophy拉認識的librarian,很熱心的幫我搞library card,我趁等待時跟她談起各種有關丹麥與香港大學生的事情,她總是笑著聽笑著點頭。另一個是我的mentor,就在我來到的第一天便到了機場接我,陪我拿著兩大箱李到酒店白走了一敞;我也很感激她帶我到PSY Dept.的各式活動,(可惜我總是失約呢…)教會我各式各樣的事。她總是很樂意聽我的感受,我也莫名的願意很坦白的說出我的感覺,總之就是明知有種文化隔膜,也可以拿出來好好的談。

※巴士司機,大都是笑容可掬的類型!!!

※警察—looks more like a bully to me。

※這裏碰到的亞洲人好像總會有個伴侶同行似的…!!!某日在Metro站遇上一個亞洲人,猜想著他是Korean 還是日本人,誰知他卻一直盯著我看一點不迴避(也許是因為我盯著他看…?!),害得我尷尬起來望向別處!!!然後女友來了,他們就一直在旁親熱…well…這裏的亞洲女孩都好像很西化、很開放似的……

※我的第一個外國exchange朋友Erik,瑞典人,蠻有趣的一個人!(一時間也說不上來…)The curls in his hair and his beard are just so funny!!!

※來自大陸的嫻稚,名字很討好,對香港人也意想不到的親切。

※我所認識的芬蘭女孩總是樣子漂亮甜美,卻笑得不怎麼燦爛。

※跟一個叫Sean/Sharon的丹麥男生(PSY Master)談著不少認真的話題,我就想我是否太認真了?沒想到他的祖父母曾住在一個著名Danish jazz player的樓下,聽著Louis Armstrong在露台演奏!!!

※Adrian。法國人。很有性格。一頭鬈髮。很瘦。愛穿破牛仔褲。愛Vintage stuff。有點奇裝異服。總是穿著花紋特別的襪子。反叛。最愛Mickey Mouse。家中有Elmo,不停說著“He’s so sweet”。總是找到些便宜(甚至免費)的東西。擅長順手牽羊(!!!)。經常抽煙。有著很難理解的French accent。我的首個法國朋友(帶點西班亞血統)。好像會吸毒。很即興。Pessimist及有點emotional。好像蠻喜歡藝術。喜歡自己做/修理東西。有點壞人品卻不壞。拍照時總陪我一起瘋狂。很好玩的一個人。不明所以的跟這香港女孩由下午4pm hea到晚上12點,由某書枱àPSY barà他的家àNorrebro Festival Concertà咖啡店…差點還要再到酒巴裏再待一會。請看相簿!

※Christopher, PSY Master。對他的印象是莫名的好,其一是這名字,其二是他的外貌,個子高瘦的光頭男生,穿著簡單整齊感覺很成熟,一雙眸子烱烱有神。(算了,其實一切也不過是bias!)他的accent讓人覺得很舒服,談話時彬彬有禮,又總給你適當的eye contact,平易近人的,聊起來好像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的找話題。沒想到他竟然是那種會因為早堂而放棄蒲的人…!!!

※Alessandra,很可愛很friendly的意大利女孩,剛入宿煮了一大煲意大利粉大宴親朋。我對意大利人的印象挺好的,他們總是很expressive(還記得有個男孩因為上不到網在房內怪叫達十幾分鐘之久…),很可愛!(但聽說意大利男生愛毛手毛腳,我卻還未見識過…!!!)

※CU的Simon,一個人踏破鐵鞋搞定了住屋傢俬,走遍十幾公里的路,竟害得腳都傷了…佩服!!!

※我的同房皮。總是沒甚麼所謂,很會找平宜東西,很會處理生活,很懂得爭取東西,很細心對人很considerate。還未算很熟落,還在找相處的楔子,但我正在努力的work out,住著希望繼續多發現她的優點。

※收到Holland Friend的電話,興奮莫名!!!同一個Timezone之下,再次出現深夜ICQ事件……

※我那電了髮的媽媽好可愛。還有那個竟然愛上ICQ的老豆…!!!

丹麥教會我的三件事

1. to accept things we cannot change
※還記得在第一間下榻的酒店,每間房間都總有不妥,要不是門鎖壞了,再不然就是花灑、電視搖控器、水煲、電話。

※買了Prepaid Phone Card,可以打遍了整個大火車站(完全是Harry Potter那種場景)的公共電話依舊還沒接得通。

※電話卡有時候會剩下三百多分鐘,有時四十分鐘。

※老遠走去看concert,才知突然改了時間地點。

※明知exchange student人數眾多,還是book了一間完全不夠大的hall。

※入宿日期一再delay,天天吃著同樣麵包作早餐和午餐。

※用Wireless上網就算收「很好」仍是上不到IE和ICQ

※用LAN線上網突然斷線,得到的一句回覆是:
“Well, it is not supposed to work anyway, the fact that you can actually use it is really a MIRACLE.”
(Wow, I didn’t know that I’ve experienced a miracle!!! Thank God!)
結果她指示我去Internet Café(又遠又貴…),我還是笑著道謝。

其實我早就有心理準備。一直活在香港的我們,太幸福了。早就猜到別處怎也不及香港一切可以隨手可得(事事順利這話沒多少人說了吧?)。所以我學會了等,學會了忍耐。又或者…

2. to change the things we can
出了問題, Go fix it.凡事要為自己爭取。

※Reg科情況混亂,「打爛沙盤問到篤」。死要纏住你半小時問個清楚。

※Buffet的食物又被拿個清光…叫人添不就好了?

※太窮了,可以拿膠袋紙袋的時候(這裏的袋子都要錢!!!>_<),需要時不妨也試試問人拿一個。

※住屋搞得一塌糟糕,必要他們承擔做回自己責任。一個中國女孩那裏可靠自己能力找到一間平價房子?

※要是誰說遲些答覆你,要問清楚日子。

※維修部竟對Canon的國際保養聞所未聞,聲稱換過鏡頭要1700kr(大概2000港元!!!=_=)!!!再賴多一會,問多一點,還勉強可以幫你免費修理一下。

※搞registration,知道你暫居酒店,立刻急不及待把你 “革扯”到另一區的政府部門。費了多少唇舌把情況從頭解釋一遍,還不是讓我搞定了?

※500kr兩條的牛仔褲(嘩,可是Diesel 耶!),我們各自的心水分隔街頭街尾,結果無賴地要求撮合,還是做媒成功了!!!

3.學會知足。
(待續)

All about Food

*寫著另一篇entry時發現有關吃的佔了太多篇幅,乾脆開一個新entry 好了…除了睡,吃無疑是我人生的最大嗜好…*

※每天也是吃Pizza,吃麵包,塗些果醬牛油甚麼的,「撚手小菜」是之前在酒店弄的「雙層芝士孖堡」,不明所以的吃多久都不會厭。雖然吃了個多星期,到現在還是很愛吃簡簡單單的白麵包+士多啤梨醬。(以前吃提子條,一星期就不敢再吃了!)沒想到我對食原來可以不很挑剔,而且就算吃不飽,也沒甚麼關係,好像只要「完成吃飯的任務就好」。(不過吃對我來說依舊是最花錢的項目…對於食物減價我是徹底地不能抗拒的…!!!)當然一旦吃到中國飯盒,甚至只要是任何飯類都會讓我好感動!有時提起香港的食物會有一剎那的掛念和遺憾,很想念我常去的食物蒲點,想念茶餐廳糖水舖大排檔Café各式美食,很想吃那些還沒試的食物(如銅鑼灣的Fusion菜Wasabi忌廉燒肉飯),彷彿感覺到咀裏的一陣香味時才醒覺那將要是一年後的事……失望時就叫自己別想好了!(要知道跟別人聯繫還可以上網,但跟食物聯繫就有點困難了!)

※不知不覺成了朱古力Addict…Tiger(日本城)的十蚊兩排實在是must buy,遇上3 for 10的特色朱古力同樣不能抗拒,就算是七塊錢的一小片朱古力蛋糕同樣叫我垂涎!偶爾在KU售賣機遇上8kr.三角朱古力又甘心的投入硬幣,沒想到按了一下沒反應,Refund後再入錢,竟跌出兩排來!!!(今天有再一試的衝動,但心想貪心是沒好結果的,於是就走了…)想像可以吃上一段時間,但不消一會就情不自禁地全都吃光了…總知朱古力是靈丹妙藥,子不舒服吃Snickers,冷了喝Mocha,心情不好時來一杯Hot Choco,總是藥到病除!!!

※每逢遇上免費早/午/晚餐一定吃得不能自拔,例如在Cab Inn的早餐總是豐富到不得了,還要「順道」預備是日午餐;到達PSYKOLOGI Bar吃免費薯片手像OCD不停的拿了一塊又一塊,然後開始一堆堆的塞進口中;晚上到PSY Dinner,吃了兩大碟咖喱雞(丹麥人竟然煮印度菜…不很正宗但有飯吃已經很好!!!),及瘋狂地吃著各式甜品...Tiramis, choco rolls,朱古力威化餅,Triple Chocolate雪糕,Strawberry雪糕…嘩,像埃塞俄比亞飢民似的吃了好幾round!!!


唔…香港人,請好好享受你們的食物!!!

中間.(Warning:ADVISORY)

*不期然地想起了一個字—“Crossroads”,本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勵志組織,只是一但想起Miss Britney Spears曾經拍過一齣同名電影作自傳立時打了一個寒噤…還是找個別個詞語較好。*

警告:

其一。這篇Entry涉及一些很私人的看法,忌者不而。

其二。本人思緒紊亂,容易離題萬丈。容易精神錯亂、心煩氣躁者不而。

其三。而且剛看完了一本bitchy的書,弄得口氣也bitchy起來。OH。
(Just finished: 蒲精列傳Vol.1《不能》by葉志偉)心智正常者不而。

(喂,小姐,你咁搞都係想無人睇o者?)

好,入正題。

記得幾個友人都說過,我這人很矛盾。這件事我也很清楚。大概每個人都有在兩極間拉鋸的時刻,但於我來說這情況出現的頻率很高。有時我是徹底的torn between too ends,總是在矛盾中不能作出決定,極度優柔寡斷的一個人。有時候,是我樂於逗留在兩極中間,好像不屬於任何人似的。

來到丹麥,又有這種矛盾。三個人一起活,一個早已發展出her way of life,一點不拖泥帶水,實行各自各精彩—mind your own business。另一個,事無大小無微不至有如照顧阿妹(or細佬),(although the fact is that I don’t like it nor do I need it),一天到晚都要共同進退。我,一邊嫌不夠熟落軍心散渙,又怕依賴成性欠缺私人空間。

※有關花錢。
我得澄清,我一點不富有。(如果你知道,那很好)至少,我爸媽不很富有。(只是錢給敗家女花光了!)捨不得大灑金錢,如有明牌都是別人送的,護膚品/any other收寶藏品又不多—不過我自知生活十分豐足,尤其一想到吃的總是很揮霍。令自己開心的錢,還是會花……明明不是有錢人,偏又過像有點奢侈、有點中產的lifestyle…(都是你們惹的禍呀…)嗯,我會在這裏得得節儉些!

※說Gender roles。
坦言我心目中理想的形象是Androdrynous的,反正每個人都有男性化或女性化的一面。還記得小時別人問我喜歡做男孩子還是女孩子,我說:「女孩子可以穿裙子或褲子呀,但男孩子不能穿裙子呢」。中學時記得看著(女)同學甲戴鴨舌帽穿oversized的Sweater再加鬆身板褲板鞋甚有男子氣概,幾天後立刻又變成桃紅小背心眼影唇彩指甲油大玩風姿婥約,嚇了一跳之餘心裏卻暗暗佩服。(梅豔芳也是很得我尊敬的一個女人!)每次跟別人討論起Gender role的問題,總括得出來的結論都是女性的trans-gender behaviour比男性更被接受(也許因為women在社會上到底是 “the second sex”? Well…),所以某程度上能夠偶爾「女扮男生」一下也可算是女性特權的一種。
所以我就是特別喜歡處於中間—我就是我,只要好看就好別要把我用男女來界定。討厭每次就新髮型徵詢意見,全世界一定推舉長髮+負離子或曲髮,男孩子尤甚。我是一定不會苟從的,明知長髮不相襯,又不屑扮成(對,我的樣子和身型+長髮大概只能扮)弱質女流,變成其中一個為了討好男生硬要屈就自己的女人。經常收到叫我穿裙子的要求—Well,其實問題不是我有 “Dressphobia”,只是穿起上來(多數是用來襯suit)或像個低級員工(剛畢業,初入行白白痴痴不懂世故那種o靚妹)、或像個師奶(身居要職,表面上像女強人背後卻被人暗笑三十多歲未嫁那種人)的話乾嗎要自討苦吃?「與其師奶不如靚仔」。(當然,靚唔靚仔是見仁見智,但至少不算師奶。)(嗯,我是這麼認為。還是只有我這麼認為?)問我討厭做女仔,想做男人嗎?Well,不然,我不排擠女性化的打扮,還記得我的粉紅色Thy姐香豔無比同樣合我口味,但一旦幻想我穿上那身裝束就…別硬來就好了。坦白說,偶爾要我穿個背心(噢,小肥推介的大領Deep V!),我也不一定介意,因為意想不到的好看。(:p)況且,有時見到街上一些太男性化的女人(主要是很MK那種),我又覺得太麻甩,不是我杯茶。只是說不定我某日會想當一天的男人,(基本上有人認為我現在已經「是」一個男人—我的回應跟被別人當導盲犬小Q指使時的回答一樣—「你盲咖?!」)家裏還是有滿屋的裇衫備用。(哈哈,還有一條很白痴的呔…可以用來玩「找不同」…)

※說宗教。
相約了丹麥朋友仔一同上International Church of Copenhagen,同行的另一位同學仔問:「你信教的嗎?」(註:只有不信的人才會這樣問!)
我的答案竟然來得有點直接了當:「嚴格來說不是。」
對,來到這裏我決定返教會聽道祈禱唱詩,但我「嚴格來說不是基督徒」(以基督宗教對信的定義來看,我不算)。在這裏無謂跟大家談信仰問題,但現在我的狀態的確有點無稜兩可。問我信神嗎?我ultimately相信世間有神,因為我就是覺得人作為有限的being,雖然不能想像到無限的情況,但仍能知道有無限,就是跟一個supreme being有所感通的表現。我也相信只要信,這一切都是真理;有些事情如果100%都能解釋到也就不過是科學,跟其他理論沒分別,都只是有如邏輯一般自圓其說,這些人類都能徹底掌握,還需要信,還需要倚靠來幹麼?我總覺得(別人說想提「我覺得」是很自我的表現,但這裏一直提是為了註明這是我個人看法,避免把一切說成至理名言似的。個人不太喜歡把一切看得太絕對—又回到「中間」的主題上來!!!)信仰的特質就是有一種能超越人的力量,才會顯得偉大。對於未信者(或不信者)的挑戰問題,我總是覺得有點雞蛋裏面挑骨頭,總帶點偏見、鄙視、反叛心理,我聽來很不爽。對於基督徒經常以一些未信者固有的答案去回答問題,我覺得沒嘗試去了解下未信者怎麼看事情,有時更用些專用語和句式,聽來更把人拒諸門外。記得肥榮問我「假如耶穌在(香港),他會在那裏?...他會砵蘭街、深水埗…」我是深信不疑的。所以說,或者我就正是那種「不冷不熱」,要被吐出去的那種寫照。簡單點來說,我這人是太自我了。今天的經文叫大家「背上十架」。我也堅信如果一個好的信仰的確是A Way of Life。於我而言,我還未放得下,就不想make empty promises。所以我只聽,不敢讀prayer,不敢領聖體。我知道那些都是重要的契約與承諾,不許輕言的。

我就是這麼半桶水的一個人。

今天就想,這會不會就是小肥說的,那陳Q限定的 “1%”。
(也可能,只是其中的0.2%。)

很陳Q吧?

※臨走前,對於買東西是絕對地猶疑不決。(那天Tony仔就不禁說了句「你很煩」)

※帶太多(無聊)東西,嚴重超重。

※上機前因為跟大家逐一作別,比原定遲了半小時上機。

※臨走前忙著見朋友,一天走幾場,經常遲到。最後還搞得病了,剛到步的幾天還在喉嚨痛和不停的流鼻水,對著快吃光的感冒藥,憂心忡忡。(結果我乖乖的喝水、吃水果、睡眠充足,於是就好了!)

※用電腦時,誤把叉相機電的火牛接駁至電腦。弄得搞了個多小時還是不能開機。

※經常忘記帶房間鑰匙。

※鬧鐘不管用。有時睡得太晚,沒早餐吃。(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耶!!!)

※還是會…遲到。(BGM:還是會寂寞)

※花了大部分錢買吃的。對於平價的美味食物不能抗拒。

※走路時總東張西望。

※忘了外套,遺留在International Office。又找回來了。(不停的丟了東西又重拾…這是我的人生!!!)

※第一天,丟掉了相機。當天下午,找回來了。翌日,壞掉了。

※(用人家的相機)依舊瘋狂拍照。

※與Vincent仔不停自拍。

※搭錯車(幸好只是鐵路)

※到了想去的地方才發現已關門大吉。

※打電話回香港時喋喋不休。
※所有紙張衣服依舊是皺皺的。

※總是把放在袋中的食物壓個稀巴爛。

※帶著大量物件出街。可能因為放太多東西,弄得背包的拉鏈爆開了。OH。

※天氣太乾,喝的水更加多!

※在眾人面前PK,意想不到竟然晚上仍在痛。堅信很快就會好。

※ENJOYING MY LIFE HERE AT ALL TIMES :)

出發之前

*這已經是在丹麥逗留時一星期寫的,現在只是趁僅有在酒店等候的空檔在此回溯過去的點滴*

結果這個暑假,雖然好比往年的都要專心致致,但還是忙透了—上半場是全情投入崇劇Ctrl+Alt,Del,下半場是天天約人等人約及赴約.一早說過待得production大功告成應該好好休息一下,有時候一個人在家躺著沒事做,想著不用一起床就梳洗出門排戲開會也挺不錯!只是崇劇好歹也把我的生活佔領了達三個月之久,就像把我徹底colonize,一下子撤走之後讓我這陷於無政府狀態的奴隸(說來開始有點誇張)顯得有點無所適從.當然,慶祝節目連連,但那種頻密度讓我不得不懷疑自己在找別的精神寄託來填補著那種空虛感.不讓自己有一刻停下來,就不會發現內在的問題,不用急著去想將來要怎麼過.(所以我雖然想了很多,但還是沒寫日記,因為想法充塞著整個腦袋,一下子累得整理不來,當機了也就乾脆甚麼都不做好了)我給自己一個藉口說我要好好享受在香港的最後一個月,把握時間見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還要吃想吃的美點!),其他的就等新生活開始再計劃好了.我這人總是經常活在這種逃避式的心態之中,但對我這種很容易因為壓力過大而感到勞累的人來說也是挺合適的一種生存方式.只是爸媽看著我這般的放任就很不好過了,總是擔心這擔心那的,也難怪,也就少不免會出現些爭拗,但事到最後大家發現根本的問題就是ideology不同,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小結.  

結果今年的八月過得比以往都要特別,我對世界的陌生感(對,我是陶生的fans :p)升級到最高境界,每天走在街上都覺得跟整個世界脫了節,新聞沒看,其他人的事情不知道,只是每天都走遍沙田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約會誰,那段時間就是一心一意的留給那個人的,其他在我身旁留過的汽車人潮光與影都不再重要.我就像缺氧的魚,只想到魚缸裏呼氣,只有café餐廳或者甚麼可以坐著談心的地方才讓我覺得我能夠生存.這樣的說法很古怪吧,但這是我最真實的一種感覺.

每天都好像有點混混噩噩,呼吸著污濁的空氣,像身處一個大焗爐之中(文化大溶爐原來也可以是這個意思?!)(我可能是其中的一隻菠蘿油王子?!),在人來人往的大街小巷裏茫然不知所向.問自己為甚麼我會在這裏?這問題好像很奇怪卻又很熟悉.對於這個城市,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只能說是一種tension,還沒有想到甚麼形容詞去形容它.很矛盾的感覺(這時候Tony仔會話"你不嬲都咁矛盾咖啦個人!”),有時一個人走著,想起要離開一個住了二十年的城市達一年之久,我就開始像遊客般細看著街上的一切,點算著這裏的一點一滴,那些我習慣得不會再留意卻又很”香港”的一些東西.開始學著Tal(很喜歡在這裏引些人名,好讓我想起你們!!!)用相機拍下回家的一段路.到清晨兩三點在我家樓下看著萬家燈火,很溫暖叫人很留戀,一邊聽著林憶蓮與張學友的”日與夜”(小頌最愛的歌,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唱二部!)邊拍著video,有機會一定要拿出來看看好思鄉.與此同時又急於逃離這個城市,期待著離開我這一年的所有煩惱,期待著在海外找到新刺激,就算未能看到終點在那一端,也至少找到個通往未來的路標.別人問我exchange後的打算(例如阿Some和Oli),我總是答不上來,只是我希望(也有信心)我一年之後會得到一個答案.

於是我就這樣活在留戀與逃離的矛盾之中,很想找到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又對於愛我的家人朋友戀戀不捨.想見的人很多,結果都沒太多時間給大家,在這裏我僅此道歉呢,真的很感激你們如此遷就我三番四次的更改時間地點,弄得大家都無所適從了吧?有時一天見著十個人實在也累了,偶爾也想停下來歇歇給自己一點私人空間,但最後還是決定想見見面,也就支撐著,有時難免好像累了都沒甚麼話好說,但其實心裏為著每次見面而無比高興.坦白說,遇著好多久違了的朋友總是擔心話不投機,一旦見面那種熟悉親切的感覺已經有夠感動的了!我得為這exchange的機會感恩,讓我把”臨死前想做的事”都嘗試去完成,有一種motivation推動我—“豁出去吧!”(不過天天在街上待上十幾小時還真是有夠累人的…)像海外的朋友(特別是Mandy,姜和陳婥敏),幾年沒見了,這次能夠再見實在太好了 :)

最後的一星期過得著實有點奇怪,每日忙於打電話make各種arragements,一天之內farewell幾次,要知道臨別擁抱那句”一年再見”說得再容易還是在心裏有點重量(最近很喜歡如此說,大概是因為小肥吧?),每天的default感覺是疲累,再用一點期待再會與依依不捨的心情起伏來點綴著,然後回到家中看著父母都快睡了,又有點悔疚.對於離開的事呢?我只感到一片空白,就只記得那天到機場送走張嘉麟時,抬頭看著宏偉的機場(想著阿Ra如果還在這兒上班就好了),想起自己將要一個人上路,心裏剎那間泛起了一絲恐懼.我就是如此的unprepared for everything,但也許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容易吸收這裏的一切.至少,我嘗試open myself to anything.這大概是我最擅長處理的事情.
 

Monday, September 06, 2004

有關丹麥的二三事

有關丹麥的二三事

*「二三事」:這可是個被濫用的字詞,但由於太可愛,還是決定用了。又是My old saying:「哼,我唔會因為人o地用而被影響到自己唔用得o既!!!哼!!!想用咪用囉!!!」*

p.s.天呀,怎麼每篇entry前也有一段要把題目解釋一番的前言…這人真是太多話了吧?!

※守時
人家說過,丹麥人很守時,倒也不錯。店舖五時正準時關門大吉,遲了明天請早。(如果明天仍是weekdays的話。)原因?有請Vincent(對,Vincent the girl,我中同。)解話:
V:「呢度咁鬼死多鍾樓,唔掛得丹麥人咁準時啦!!!」
這個晚上邊打著日記,每隔一小時都會聽到古老大鐘的叮呤,似在催促我早點睡呢。

※ 現代化
自動感應的扶手電梯,自動感應旋轉門,(仲有勁Cyber電梯,但旁邊玻璃某支點有裂痕,問你敢唔敢搭?!)善用間隔的房間,無人駕駛鐵路(班次頻密更勝MTR),彩色幻燈機

※ 古舊氣息
矮矮的紅磚屋,刻著精緻雕塑的建築,reg course逐個course交表,手動洗手及沖水系統,新款相機Canon A40,SHREK 2現正上畫

※ 笑容最可親,服務夠殷勤
大部份的丹麥人都很樂於助人,對於我們這些tourist-looking ppl的問題還是樂意回答,只是他們總是可以告訴你他們不知道,再努力地建議一些(明知道)完全不管用的無聊辦法給你,讓你不得不笑著說Thank you so much離開背地裏又一臉無奈。倒是那些不懂英語的老人家最貼心,說不通就叫別個人解釋給你聽,再不然就拉著你往目的地走,還要看著你到達才安心。

※ 生活節奏寫意
這裏的店子平日大多五時許就全都打烊了,到週末開放時間更短,而星期日呢,基本上死寂一片,大家沒事做都留在家中渡過一天(似乎是迫出來的)family day.星期天大家的單車也會踏得特別慢,欣賞著沿途的好風光。這種閒適在工作態度之中也找到,過往在下有幸見識過丹麥領事館的小姐將三張紙分拆,來回於reception與工作枱之間為紙張逐張逐張蓋印。領簽證要三個月,要是整理時間多花了領事館人員一小時的工作時間(天知道你們以甚麼速度來幹活…)還要付hourly rate作賠償。申請圖書證,一天後就得到密碼,但一個星期後密碼才開始能夠function normally。(途中經過不斷的trial-and-error)(天呀,我已經努力的少用英文!)正在閒談的員工有時未必有時間招待你...就此引申到下一點…

※ 獨立自主
如其他國家一樣,吃罷了早餐碗盤是要自己放好的;上課的notes欠奉,還是自己抄的; international office說替你找房子,最後還是自己搞掂的…總知, says KU(即我間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Kobenhavn Universitet): “Be independent!”(潛台詞:「食自己啦!」)

※單車高手
要邊踏單車又要舉手轉左揮左手轉右揮右手自是技藝高超,但不論男女老幼短裙高跟鞋大背囊靴湊仔抬單車一樣掂!!!

※ 信字行頭…?
Breakfast buffet café不准帶走食物,但工作人員都總不多大理會;拿著zone 1&2的乘車證橫行到zone 3,司機看見證件就已經報以微笑;同一間店舖的貨品,沒有單據照樣肯換貨;無人駕駛列車裏鮮有人會來檢查誰在搭霸王車;巴士上不准飲食就果真沒有食物飲品;鐵路裏的飲品食品都整齊的放在地上或垃圾袋中。大部份地方禁煙,於是煙民都只在吸煙區聚集。(雖然吸煙區許多時候都位處非吸煙區旁邊。)

※ 煙城…?
據說有三至四成人抽煙,當真不假,隨處都可。最記得有次經過Forum的表演場館,剛好遇上Riverdance演出完畢,場外擠得水洩不通,但場館內竟煙霧彌漫,觀眾左手拈著煙,右手拿著啤酒,而維持秩序的保安人員同樣打成一片,吸個不亦樂乎。翌日再路過(那是酒店往火車站的必經之路),遍地的煙蒂填滿了石板地間的空隙。

※ Music is everywhere!!!
我的Favourite刊物—Copenhagen this week,每天介紹至少數個concert,一旦免費或價錢相宜的話我們定必赴會!!!博物館圖書館Amusement Park同樣有裝潢華麗的表演場館,定期有樂手演奏;文化節目的刋物堆滿了一枱;貴為Scadinavia的Jazz City(so it says…)各pub晚晚有Live music上演;Jazz House, Radiohouse日日有concert;隨便走進大街小巷都可聽到音樂聲…>u<
The Brass Quintet is doing great!!!
※ 北歐人的體操似乎比較差
(唔,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跟奧運的結果相符嗎?)在Tivoli(即丹麥版的Amusement Park看String Quartet,場館很grand很cosy,演奏水準亦高;看雜技表演,Big band現場伴奏一流,主角卻只屬泛泛之輩,做出高難度動作時手腳還有點震。到Royal Theatre看ballet,場館金碧輝煌,管弦樂團技藝精湛,但芭蕾舞團群舞動作欠整齊,獨舞者動作又頗生硬不夠優雅…當真是被音樂比下去了!

※ 文化節目果真是精緻文化
在Tivoli看concert,同場的竟都是上了年紀的公公婆婆,兩個二十歲女孩看來格格不入;及後三個女孩闖進Royal Theatre看Anna Karenina,才發現果真很Royal,門外一群盛裝赴會的,看似知名人士(大都上了年紀)。他們擁抱、互吻臉寵,攜手進門內飲紅酒。門內為我點票那位阿姨一頭鬈髮都梳起了,看來像維多利亞時代的髮型。
(p.s.給一些愛看文化節目的朋友:這裏也是謝幕時拍手拍三輪的,但最後一輪往往是有節奏地一同拍和,我們都總會期待著ENCORE環節—然後我們永遠都失望而回。)

※ 創意
Danish Designer Georg Jensen,大概世界知名吧;Vincent仔總是拍到些有趣物件供人猜猜其用途;天橋佈滿色彩繽紛的塗鴉字樣,看來倒也自然合襯沒有影響到市容—最記得酒店旁停車場指示牌上的黃色塗鴉,我用來認路。還有Royal Theatre門口高高在上的雕塑,手中竟拿著一罐橙汁?!不知是誰開的玩笑呢…

※交通
在丹麥的主要交通公具是Metro(才建成兩年的無人駕駛列車,乾淨整潔,挺Cyber的!還駛得很快,我錄了Video!!!回香港一定要與地鐵比個高低...),S-train(有新有舊),單層的黃色大巴士(偶爾見過一輛雙層的,拍下來了!),還有水上巴士(還沒有坐過呢).買了一個monthly pass就可以四處縱橫,不用付錢似的搭"霸王車".當然,當地人的至愛還是單車,我也熱切期待著踏單車上學的愉快旅途...只是一定得先練習一下了......

Saturday, September 04, 2004

My own pace of life... (no presto please!)

(p.s. points to note:這個blogspot偶爾會出現loading失敗的情況,大家可以試試用"Unicode"檢視,很湊效的!!!)

今天才正式開始把日記從頭寫起,還停留在未出發之前的那種心情.只是也顧不得太多了,很想把今天的感覺記下.

感覺很糟糕.總覺得跟這裏的人合不來.偏偏又住在一起,三個人困在一間小房間之中,我覺得很侷促.

我失去了我最重要又曾經有幸享受的
iNTiMACY(當然這也可以是我某好友的名字:p)& PRiVACY

想起每當不快樂時,隨手搖個電話給誰,立時就抒懷了.今天用電話卡打遍了整個火車站的電話,再試酒店大堂的,到房間裏的...一樣接不上.

我就是很想很想像以前一樣躲在某個角落跟摯友談上大半天,不眠不休的談至天明.

又要趕著出門了,其實我根本不想去.Danish Language Course讀與不讀, I don't care.今天register不到嗎?下星期再去就是了.沒有位?我都沒所謂.這一刻,我只知道我很想打個電話回家.很想上網見見久違了的朋友.我知道,我讓他們都擔心了.我要告訴他們,我很好.

我本來打算這樣告訴他們說,我很好.

"可不可以讓我一個人冷靜一下?"
我知道這舉動很自私,但的確很湊效.我不期待得到我固有那種奢侈的iNTiMACY,但拜託,可以讓我偷一點PRiVACY嗎?讓我一個人冷靜一下.多謝你的支持,但我想要一個人的時間.別煩我,一陣子就好...我也不想大發脾氣,請容許我不作聲.

放過我吧,我知你一番好意,但我需要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在這個地方,我慣了甚麼都沒有control.甚麼時候internet connection沒問題,甚麼時候電話會接通,甚麼時候可以入宿,我從來都接受等了又等的日子.我比以往要有耐性多了.

只是就是這東西你別要碰我的--我要掌握我自己的生活.

互相支持並不等於互相倚賴.到底我們都是來這裏的目的,就是學會生活的藝術,不是嗎?

我知道我有時候很大意,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所有人,我可以搞定自己的生活.我適應得來.你們大可不用擔心,我會哭,但至今也不致死去活來,喊著要回香港.

只是今天我哭了.因為我想起你們的臉,想起你們的好.一張一張笑臉在腦海中浮現,迎著涼風前進,不知怎地就大哭起來.想起自己沒跟你們聯絡,叫你們擔心了吧?(那時邊走路,心卻飛到酒店裏急著要上網)

在香港,你們都太疼我了.我想我是個被寵壞的人!!!我離開的時候,就是我最感覺到幸福的一剎.

幸好我有帶著mp3機同行.聽聽音樂,想想誰會喜歡這首歌,才剛聽到前奏已感到興奮.(Again, MUSIC IS MY SOLE COMFORT!)借著音樂來找回完全屬於我的節奏.戴上耳筒,隻耳開隻耳閉.我就用我自己的方式面對世界.白走了兩步有甚麼關係?發現後回頭走就是了.未知道答案,就給我點時間,"讓我想一想".我想relax,請別stress me out.別為我安排我的一切.別指點我走這走那的,我自會找到我的路.反正一切都不會預知得到,我只知道我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要努力於problem-solving,要勇於發問敢於嘗試.還有說到底,my doctrine:
TO ENJOY LIFE

我會掛念香港的家人朋友,但我不急著回去.我很清楚為甚麼要來這裏.他們也知道.

"唔好開心啦,我o地又距離返香港近一日啦!!!"
"............"

我不想在此說誰的壞話,(坦白說我也自問是我挑剔了點)只是人夾人緣這東西準沒錯...

慶幸這裏有我的好中同Vincent(註:很多人有疑問吧但Vincent是女孩子,多謝~)
到底來自同一個背景的,再怎麼說也知道彼此的底線.

隨意的約在甚麼地方等,也沒有刻意的寫明時間地點.知道她在裏面準時的聽concert,自己遲到了點(因為要趕著reg科甚麼的...)乾脆就坐在外面的藤椅上等,還有點空檔可以走進教堂那平價書展看看書.在新新舊舊的書香中搜尋英文書,還讓我找到寶藏!!!跟Vincent一起拿著6本5kr(大概5.5港元)的書走出教堂,一聽到價錢便想偷笑.逛著超市尋找那最平易的10kr頹飯,各要了200g,肆無忌憚的在路邊的cafe吃起來,才知道那原來是些咖喱椰菜花炒雜菜!!!拍過snapshot,一起取笑大家的傻,同樣吃得津津有味.說起今天的心情,說起還未適應的人際關係...說起這裏的生活.好久沒跟誰這樣好好的談一場了.真真正正的談論大家的事,分享大家的心情.不愧是我的好中同,跟她一起的時光總是格外舒暢的,買食物,買書,買衣服,聽concert,看ballet...沒見一兩天就很想簡簡單單的見個面.(我期待著明天到她家附近去join cultural festival!!!)陽光漸漸躲到藍天白雲後面,那條人來人往的小巷兩旁都是矮矮的建築物,看來簡單整潔.還有些老舊的紅磚屋點綴著...微涼的風吹過,街中響起了手風琴悠揚的樂韻...一個才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前面聞歌起舞,逗得一個大漢也走過去跟她對著跳起來!!!

我們就是坐在這樣的環境下獃了一個下午,簡直是徹頭徹尾的歐陸風情.夜了,就回家去吃點水果或甚麼的.(唔...我就是這樣忘了跟爸媽在網上的約定!!!>_<唔開心~)

這就是我嚮往的歐洲生活.